王彦庭觉得自己估计的也不错。
渤海国事先没有想到过自己两万五千骑兵会败的这么惨,现在有些措手不及。
东南诸府正在收到契丹人的进攻,无法分兵。
就近的州府调来的军队有限,在没有摸清瑞州军底细前不敢轻举妄动。
而从极北的几个州府调兵,则需要更多时间。
只要自己不动,今年大概率是打不成了。
这也符合瑞州军的利益,瑞州军也需要调整。
到了9月底,天气已经很凉爽了。
李秉思的大军终于在众人期盼中返回了涑州。
他们一共带回来六万多渤海国的百姓。
虽然比预计的少,但是经过李秉思解释以后也理解了。
草原人本来就是全民皆兵,当初郑颉府出动的一万骑兵已经是几乎抽调了所有青壮男人。
这样算来,这个比例也算差不多。
何况李秉思的时间只够骑兵将郑州附近的百姓驱赶到一起,至于更加地广人稀的边远地区,压根就来不及。
一天之内,涑州和郑州的8000多俘虏有6300多人成功和家人团聚。
当然,王彦庭更愿意称之为配对。
因为团聚是安排不了了。
很快,王彦庭命令抽调1000迅雷营弓骑兵,2000撼山军步卒,押送涑州、扶州、郑州将近二十万百姓去瑞州。
同时,从找到家属的俘虏中选出了5000人,组成了新军,按照惯例,这一次王彦庭发挥了一把,取名归义军。
剩余的8000多俘虏随移民一起押送瑞州。
这是王彦庭多维度考虑的结果。
首先,地盘对他来说没有意义,他要的是百姓,是人口。
移民以后,原本驻守扶州的2000步兵又可以到涑州会合,他损失的只是1000弓骑兵。
但是同时又补上了5000渤海骑兵。
这在这个时代很普遍,甚至连那些渤海军都不需要思考就接受了。
而且他们的家人还全部押到瑞州了,不怕有什么幺蛾子。
最重要的是从物资后勤考虑的。
这些渤海百姓本身的牛羊是足够过冬的,从这个意义上,不会给瑞州增加太大的粮食负担。
这个月瑞州的秋粮就又一次到了收割季节,按目前的天气王彦庭觉得不会太差。
关键是,王彦庭留下了渤海人大量的牛羊作为军粮辎重,然后打了条,让百姓到了瑞州凭字条找州衙换粮食。
这一次的出击,原本是约好了契丹人提供牛羊,然后瑞州以粮食归还的。
这样一来,后面就不需要契丹人运来牛羊了,瑞州也不需要以粮食充抵。
看起来没有变化,关键是运送途中的损耗。
几百里的路途,途中消耗的都能赶上送到的粮食。
李秉思就是佩服王彦庭这一点,这样的主意,他觉得瑞州城里也就王彦庭可以想得到了。
更加惊讶的是涑州和郑州的百姓。
对于移民,他们基本已经习惯,草原部落间也是一样,早就逆来顺受了。
夺走一些牛羊,在他们看来也是基本操作。
没想到唐军居然还写欠条。
这就很奇怪。
明明可以明抢,还搞这么多弯弯绕。
你说是真的吧,怎么看都透着一股诡异。
你说假的吧,唐军没有这么无聊吧?
写几千张欠条,没有这么折腾自己的。
随之而来的一个冬天里,留下的5000归义军骑兵百思不得其解。
王彦庭的操作让他们感觉是掉下悬崖前突然被拉了回来,尽管丢的不是命,只是财产,也有些劫后余生,不敢相信的感觉。
忐忑之余,不免和瑞州军士兵拐弯抹角地打听起来。
他们中,能讲一口汉话的不少,和瑞州军的士卒一个冬天相处下来,一个大锅里抓肉吃,慢慢就混熟了。
有心打听之下,瑞州的情况慢慢呈现在渤海人面前。
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官府。
在瑞州的百姓能够有足够的保障计划自己的生活,不受官府盘剥。
要知道,即使是草原王国也是有阶级的,渤海国从皇家开始,到各级官吏的特权不比中原朝廷少。
说起来当兵的就是底层牧民为多,还大部分是强征的,否则谁愿意,征调来打仗还没有军饷,需要自备弓马。
这种类似于府兵制的落后体系早就被中原王朝淘汰了,草原上依旧乐此不疲。
两相比较,渤海人的心定了。
去瑞州好像也不是什么坏事。
人家明明可以强来,居然还和你打商量,这种善意一下子表现的特别明显。
王彦庭渐渐感觉到,路上偶遇的渤海人和自己亲切招呼的多了。
他的兵又一次真正回到了一万八千人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