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章 写欠条(1 / 2)五代:铁骑纵横首页

伊尔门河之战以瑞州军的大胜而告终。

渤海国骑兵阵亡了包括突虎机在内的9000多人,被俘虏了大呼支等多人,仅有大保义带着3000人不到逃回上京。

现场缴获战马多匹,兵器衣甲无数。

当然,瑞州军自己伤亡也不小。

破垣军伤亡近3000人,快占到了一半。

反而是撼山军因为有车阵保护,仅仅伤亡了500多。

至于迅雷营的伤亡,因为是最后追击阶段才出击的,和踏白军一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一战,车阵对于步兵作战的价值,给王彦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的问题是,自身伤亡也不小,加上留在扶州的步卒,现在王彦庭手上的军队只有一万四千人左右。

还有这么庞大的俘虏怎么管理,都是问题。

某种意义上,耶律阿保机的算计是有效的。

他知道铁对于瑞州的意义,所以知道王彦庭不得不吃下这个结果。

王彦庭有些苦恼,如果把俘虏和缴获送回瑞州,至少要派2000人押送,那自己的兵力将进一步削弱。

但是放在身边,一样是个巨大的隐患。

而且,一旦和契丹人会合,谁知道阿保机会不会觊觎这批俘虏。

暂时没有什么头绪了,王彦庭也只好把事情放一放,准备先去涑州修正一段时间。

他也想控制一下速度,如果一味冒进,很容易把渤海全国的兵都招来。

带着俘虏和物资,瑞州军继续向涑州前进。

4天后,终于抵达涑州城下。

空城!

城里当官的和剩余的少量守军听说了战事结果,早就跑得没有影了。

但是,也有人特意留下来等着唐军进城。

漫山遍野的渤海国百姓,苦苦地守在城外,就为了确认一下自己的亲人是否已经战死。

王彦庭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觉得很是怪异。

在他的想象里,军队战败了,百姓不应该逃亡吗?

毕竟这不是国内战争,是异族之间的征服之役。

就连一向宽仁的中原人,还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呢。

难道这些百姓不怕吗?

认真了解了一下,才知道草原游牧和中原农耕有很大区别。

如果家里没有了男人,确实很多事情是无法由女人孩子独立完成的。

所以,如果确认男人是死了,就要立刻“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要找个劳动力。

此刻,看着俘虏队列里的降卒和城外相视而哭的亲属,王彦庭突然觉得有些思路了。

他本来就存了收编渤海国部队和人口的念头,现在完全是豁然开朗。

自己原本的方法太复杂了,其实可以更加简单的操作。

急急忙忙安排好军队进城,分工好各项工作,王彦庭就急着把李秉思拉进了涑州都督府。

没办法,现在带出来的手上,除了李秉思,就没有一个可以商量的人。

这一点,看名字就知道了。

像周思校这样的,男子行了冠礼还没有被赐字的,基本出身就是普通百姓,没读过书的。

大部分人就叫狗剩、阿猫阿狗这样的。

好一点的,比如周思校手下一对都将兄弟,老大叫赵伯。

刚认识的时候王彦庭总觉得这人的父母有些腹黑,给自己孩子取个名都占别人便宜。

后来见到了弟弟赵季才反应过来,原来人家是按伯仲叔季排的,就是赵老大和赵老四。

这已经算是百姓中有想法的取名了。

至于赵仲和赵叔,王彦庭也不敢问。

扬州的兵,家人大半是死光了。

剩下一个王彦童,倒是字汝明。

可是这家伙出身小家族,从小就不读书,只喜欢耍枪,能谈个锤子?

王彦庭把想法和李秉思一聊,马上就得到了李秉思的赞成。

从最初作为瑞州本土派代表的冷眼旁观,到现在彻底成为王彦庭的拥趸,李秉思是看着一路怎么走过来的。

楚州人刚刚到瑞州的种种困局,是王彦庭一点点盘活了这盘棋。

对于这个比自己还小10来岁的上司,他现在心服口服。

定下大计的李秉思次日就率领2000骑兵、3000步兵,往郑州(今黑龙江哈尔滨)出发。

这一趟,往返一千多里,即便现在步兵也有了马,至少要一个月,必须抓紧时间了,否则冬季就来了。

关键是,这一趟还很关键,因为需要把郑颉府的百姓全部迁过来。。

这么多俘虏中,涑州的军队因为跟着突虎机冲的最猛,死的剩不到1000人。

现在除开扶州的俘虏,郑颉府的俘虏一共7000多人。

李秉思需要尽快把全府的百姓迁到涑州,然后在俘虏中帮着找到家人。

王彦庭则是安稳地留在了涑州,把踏白军放出了100多里,对着北方的上京和显州(现吉林延吉敦化一带)警戒。

这样慢悠悠过了一个月,北方居然没有任何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