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山上突然起了大风,吹灭了一殿的烛火,只余下那盏荷花灯在风里摇曳着,却倔强着不肯熄灭。
“当年,是我负了你,你怨我,我不怪你。”老妪叹了口气,望着手里的荷花灯,仿佛回到了一甲子前。
那年的上元节,暗香盈盈、凤箫声动。
有富家俏千金写了一个灯谜,挂在了大慈恩寺之外。
灯谜是两句话:春去也,花落无言。谜底,则是她的芳名。
大慈恩寺外的灯谜渐渐的都被人解开,唯有她的那盏荷花灯倔强地亮着。
这时,一位头戴方巾、身穿襴衫的俊书生恰好路过,看到花灯上的灯谜后,提笔在上面写出了谜底:
榭。
而后,这位名叫谢榭的女子在灯火阑珊里爱上了这名秀才。
兴许是世间太多这样的故事。所以故事和戏文总是相同。
谢榭的家中嫌弃书生寒酸,三番五次棒打鸳鸯。
书生缕遭打击,竟连考取功名的心也冷了,开始整天借酒消愁。
谢榭见那书生如此,最终也没坚持下去,写了一封极端伤人的书信,嫁为了人妇。
……
故事讲到这里,似乎也该了结了。
可命运却总是让人难以捉摸。
谢榭的夫君是一位商人。有一次,她随夫入蜀,夜宿寒山,又遇见了早已出家多年的书生。
这时的书生,已经青灯古卷、长伴佛前了。
原来,当年在谢榭披上嫁纱的那天,他也披上了袈裟。
她出嫁,他也出了家。
多年后。再见到当年的旧人,谢榭心底最深处的情愫终于汹涌而出。
可那时山上站着的,是一位心如止水的和尚,而不是当年那个儒冠襕衫的书生了。
一甲子岁月悠悠。
自从重逢故人之后,谢榭每隔十年,都会在上元节这天来到山上寺庙里。她不是想与他发生些什么,她只是求一份解脱罢了。
可当年那个温润如玉的书生,却连一眼也不愿意看她。
眉眼已经不再温柔的谢榭望着长坐于佛前的老僧,流泪道:“李郎……”
“施主,此间只有老僧当心,没有什么张生李郎。”老僧打断了谢榭的话。
谢榭满脸黯然之色,说了句“我懂了。”转过身,蹒跚朝佛堂外走去。
她仿佛没有看到门前站着的杨素似的,提着那盏摇摇曳曳却始终不灭的荷花灯,在夜幕里朝山下走去。
杨素走进佛堂里,朝老僧道:“大师,山上风大,婆婆一个老人,怎么下山?”
老僧仍是没有回头,说出的话像是在打机锋:“怎么上山,就怎么下山。”
杨素有些怒了。
老僧与那位老妪的恩怨他懒得去管,可这么多年过去了,又有什么结解不开?
这时,小青寻了过来。
原来杨素出门的时候他就醒了,见杨素迟迟未归,小青心中担心,于是跟了过来。
看到小青,杨素强压住心头的怒火,对小青道:“小青,刚才从这里走了一位提着花灯的婆婆,我怕她夜里下山不安全,你赶紧跟上去看看。”
“好。”小青点头,朝那条唯一的上山路追了过去。
佛堂里再没旁人。
杨素走到老僧的身旁,劝老僧道:“大师,我不知道你与那位婆婆有什么恩怨。可你们佛门讲究一个‘放下’,一个‘自在’。大师既然出家,更应该慈悲为怀,为何这么多年来,都不肯给那位婆婆一个解脱?”
老僧没有说话。他盘动手里佛珠,仿佛入定了一般。
见那老僧不理自己,杨素再不废话。既然话不投机,多说何用?
杨素刚要离开,就见小青从外面奔了回来。他刚见杨素,就皱起眉头道:“我沿着咱们上山的路追了许久,没见有人下山。”
杨素惊疑,也朝着上山的石台阶那里赶过去。可石台阶蜿蜒而下,哪里有刚才那位蹒跚老妪的身影?
“怎么回事?那婆婆腿脚又不好,还打着一盏灯,按理说就是走的快些,也能看见啊……”杨素心的中惊疑不定。
他朝佛堂里望去,只见漆黑的夜幕里,一位老僧盘坐在佛前。
他这一坐,就是一个甲子。
他手里的佛珠越转越慢,嘴里说着只有他自己能听见的话。
“不是不肯原谅你。我从来没有怪过你,又谈何原谅?”
“不愿回头看你一眼,是因为你的模样,始终记挂在我心上。”
“佛前诵经一甲子,不求往世,不问来生。只愿我佛能佑你此生平安、周全。”
“参了一辈子的禅,不参岁月荏苒、不参人情冷暖。唯有你是我的禅,这些年,无惧山高路远。”
说到这里,老僧缓缓闭上了眼睛。他用一甲子岁月参了一枕黄粱。梦醒了,他却再也没有醒过来。
禅房里,老僧生于籍籍,死于无名。
下山的路上,一盏荷花灯颤颤巍巍地亮着。
是人?是鬼?
亦或是,一缕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