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买冰棍,其实村里面并没有卖冰棍的商店。村里有个叫霍舟的村名,把自己的旧房子门面扩大,买一些生活用品回来散卖,如盐、酱油、糖、糕点什么的,这些都是散装的。
哪家的酱油用完了,就派个孩子拿着容器去买,店主就用木勺盛到容器中,一勺五毛钱,这就是俗称的打酱油。但不好意思,这店主做的是小生意,没买冰箱,因此也没有冰棍卖。
你问为什么店主不买个冰柜买冰棍?原因有二,一是生产力落后,供电供应不上,尤其在夏天,晚上村里经常断电。家家户户都备着长白蜡烛和葵扇呢。二是村民穷,舍不得吃两毛钱一条的冰棍,那买个冰柜回来冰着冰棍不是增大成本了吗?太不划算了。
要说想吃冰棍,也是可以的。因为每到中午一点左右,在大人小孩的昏昏欲睡中,就有外村人骑着个自行车。自行车后面放着一个泡沫箱,箱里放着固体冰。冰里就放着包装得五颜六色的冰棍。
外村人戴着草帽,还没进村呢,就拉长了声音悠悠地叫着:“卖冰棍了卖雪条了”这声音如水上的波纹,一荡一荡地全村人都知道了。
嘴馋的孩子马上精神了,渴求地看着父母。父母也很是想吃,但是他们是成年人,这些诱惑还是抵得住的。如果见孩子这天很乖,没调皮,就会给孩子两毛钱去买冰棍。自己喝自己凉开水。
如果今天去集市的蔬菜卖了个好价钱,也会豪一把:“买四条,每人一条。”所以每次买冰棍的大叔的自行车边,都是孩子们,很少大人去买。大部分都舍不得吃冰棍。当然,没过几年,村里的人也实现了冰棍自由了。
这天中午大家回到家,杨伟良也从市集回来了。冬瓜卖1毛钱1斤,卖了差不多10块钱。程玲知道了非常高兴。
除了一些日常用品,杨伟良还特意买了猪肉回来给大家解馋,“我们今晚煲猪肉冬瓜汤喝。”程玲高兴地说。
程玲先将猪肉边的那块肥肉切下来,放在一边,又切了点肉下来准备炒个青椒肉丝。
她把肥猪肉切成一粒粒,然后起火,用一小把的稻草吊着火,慢慢烧红大铁锅。
铁锅的热量慢慢地把肥肉粒的油逼出来,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肥肉粒在猪油里慢慢变成就焦黄色。看着猪油榨得差不多了,程玲用大海碗把猪肉盛出来,放到蓄水池的石板上晾着。
这时再将猪油渣盛出来放另外一个小碗里,也不用洗锅了。这次加大火力,拍个蒜粒,把通菜扔进去爆炒。小云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香!”程玲被她的馋样逗笑了,“小馋猫,待会就给你好吃的。”
准备开饭了,程玲把厅里折叠好的木桌打开来,摆好,然后开始盛饭。小云帮忙端饭碗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