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回到许昌,可不得了,这次守住了合肥,自是大功一件。
其次,平定了汉中,收降了大将庞德,收降了汉中王张鲁,汉中土地辽阔富饶,为曹操所有,曹操可谓为汉室建立了奇功。
既建奇功,当得封赏。
上次曹操欲自封为魏王,荀攸以死相阻,曹操称王没有成功,荀攸死了这么久,没有人再阻止他封王了吧?
曹操称王之心又起。
这天深夜,华歆来魏公府第,拜访曹操,说:“如今魏公为朝廷收复了汉中,又屯了那么多田,办了那么多学校,文治武功,堪称卓著,既建不世之功,当晋升为魏王。”
曹操心里一喜,但老脸一沉,说:“荀攸以死反对本公称王,本公不得不听从,如今荀攸尸骨未寒,本公又称王,如何对得起他?此事容后再议。”
华歆点点头,说:“来日方长,缓缓图之,未尝不妙。”
说完,他小心翼翼地离开了曹操的府邸。
曹操其实对于称王已迫不及待,只是不便明目张胆而已,第二天,在魏公府上,召集群臣,说:“本公已平定汉中,已占有天下三分之二,只差一小步就一统江山,如今百姓安居乐业,本公也就放心了!”
群臣中,华歆站出来,又将昨晚对曹操说过的悄悄话重提,说:“魏公之功,可比周公,当晋升为魏王,百姓无不拥戴。”
所谓百姓拥戴,难道是他亲眼所见?他说得好像自己亲眼目睹百姓手持鲜花一致欢呼曹操登上王位一般,纯粹是无稽之谈。
然而,百官毫不怀疑华歆的吹捧,无不附和华歆,面向曹操,山呼海啸般地称颂:“周公虽是万代圣贤,然未必功高于魏公,魏公当为魏王!”
曹操由魏公晋升为魏王,有什么好处?
好处多多,其一是他的爵位高了一级,魏王仅次于皇帝,他的子女地位也相应提高其二,他的封地增多其三,他出行和宴会的依仗规格又提升一级其四,他死后,王位由子孙世袭,嫡长子将被立为王储,这些好处是他以前当丞相所不具备的。
既然有如此多的好处,他怎么能拒绝称王?
他听到群臣对自己的支持,喜在心头,故意不动声色地问:“本公果真可比周公?”
突然,有人站出来,大声说:“魏公岂能比周公?连周公的一根头发都比不上,还是不称王为好?免得自取其辱。”
曹操闻言一望,只见反对他的人是尚书崔琰。
崔琰,字季珪,河北人,是著名的名士,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初随袁绍,拜骑都尉,曹操平定河北后,十分敬畏他,招他为谋士,曹操晋封魏公后,封他为尚书。
曹操听了崔琰的话,强压心头怒火,说:“本公虽比不上周公,但也不至于比不上他一根头发,崔尚书为什么胡言乱语?”
崔琰说:“魏公就算比得上周公,也不可称王。我朝先皇汉高祖刘邦曾和群臣杀白马为盟,规定不是刘氏不能封王,魏公若要晋升为魏王,除非改姓刘。”
他的说词与当初荀攸的说词一模一样,都是拿刘邦的白马之盟来反对曹操。
曹操运气不好,姓曹,不姓刘,如果姓刘,就可以自称是刘邦的后代,晋升为魏王,当初的荀攸和现在的崔琰就无话可说了。
不过曹操很自豪自己姓曹,不姓刘,他不在乎刘邦,不在乎汉朝,他要另创崭新的朝代,让新的朝代的皇帝子子孙孙姓曹。
目前,他正在积蓄力量,在没有力量完全推翻刘氏皇朝帝国之前,只好软下口气,对群臣说:“好,今日到此为止。”
文武百官无奈地散去。
崔琰也离开魏公府,在路上,有一位大臣对崔琰说:“大家都拥戴魏公为王,此乃大势所趋。你为何与众不同,站出来反对魏公,让魏公不高兴,你难道就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