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安置总兵以下的将士,该得到皇上封赏的队伍,开始入京。
一直在南阳城坐镇的苏重,没有在进京的队伍里,他还需继续稳住南阳城,等待下一任城主的到来。
虽然王景行有意让苏重,坐稳南阳城,但他的实力被削弱,未必能保住苏重。
让苏重稳住,别焦急,总有一天会让他进京的。
苏重十分信任王景行,对王景行说的,坚信不疑。不让他进京,就不进京,在南阳城等着也不错。
大军一路往北走,两个月后,将会入京。
一个月后,大军经过隆州。
隆州有一条大河,拦住了大家的去路。
不过河上有座铁索桥,牵马能过。
铁索桥长一千多米,宽两米,桥身铁索一环扣一环,铁身有三指大。
桥头有两座大石基,压着捆着拉着铁索,除非铁索被腐蚀,断然不会被拉入河里。
等待过桥的她,盯着石碑,认出三个大字。
苏灵雨四处看看,没看见石碑与碑文。
像这种大桥,千辛万苦做成的铁索桥,必然有座石碑,歌颂造桥之人,铭记造桥的民夫。
“怎么没有造桥人?”她问。
“这里边有个典故,夫人要不要听?”阿山讨好地问。
“说吧。”
“这得要从开平二十三年说起,开平二十三年,先皇之子德亲王,被分封隆州。”
“亲王被分封隆州?富奢之地,分封给皇子,皇帝不是想他做接班人,就是给他机会叫他造反。”
阿山拍大腿,一面看向主子,一面说:“可不是这样嘛。”
见主子没反应,他继续说:“开平二十三年,德亲王得了封地后,直接被皇上任命回封地居住。”
“亲王回来后,励精图治,修水利,引洪水,造铁桥,可谓是风头无两。”
“这般出风头,必死无疑。”
“您又说对了。”
阿山说:“德亲王是文人歌颂的对象,是百姓的呐喊的力量,是洪灾里的精神支柱。
他说要与民同乐,与民同甘共苦。他做到了,与百姓一起过节,一起行走在街头,祈求风调雨顺。
他真正做到了,为百姓谋福祉,教百姓填饱肚子,不再挨饿”
阿山被云岚拉了拉袖子,阿山察觉自己失态了。
转变了语气,“开平四十三年,皇上三道圣旨召德亲王回京。同年九月,德亲王谋反,皇上命勤王来抓拿。德亲王反抗不受,遭诛杀于隆州。”
阿山叹口气,“这座铁索桥,历经三年,耗费无数白银造就。亲王死后,凡是与他有关的文字,全都抹去。想要问这桥的来历,只有老一辈的隆州人,才能知道了。”
看着石碑上的字眼,苏灵雨过去摸了摸,“这个时代的悲哀。”
这个时代,不会允许谁人的名声、力量,强国皇帝。如若有,这个人不是被杀死,就是抢下皇位。
德亲王不管有没有造反,他都是一名英雄,值得后世人尊敬的英雄。
人间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劳作,就是为了一顿饱饭。有的时候,辛苦劳作,也换不回一家几口口粮。
能得一位好官,一位父母官,就是他们天大的福气,过好日子的时候。
当官的无作为,底下的百姓更是劳苦。
过了铁索桥,再走几里路,便出了隆州地界。
孙将军叫停下驻扎,夜宿山口。
当即王景行带她离开营地,说是要附近的道观走走。
附近有家道观,供奉着三清,听说香火很旺。她跟他过去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