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军准备防御工事的同时,孙立德同时下达了其他命令,命令士兵们自行寻找合适武器进行武装,同时将轻伤员集中组织起来。
战士营、义军以及民兵营的大部都进入到了前线的攻击位置,孙立德手可以动用的军事力量很有限,成建制的部队只有辅兵营的一个小队和民兵营的一部分,以及临时组织起的伤员小队。
卫兵再次赶回了孙立德的身边,向孙立德汇报敌军的距离。
其实孙立德已经不需要这名卫兵的汇报了,通过自己的眼睛,他能够清晰的看到面前敌人的容貌。
寨门处的防御工事并没有完全建造完成,汉军确实没有准备的时间了。
孙立德叫停了士兵们的动作,大声喊道:“长兵器的士兵往前站,短兵器的士兵往后站,依托木栅栏进行防御。”
喊话的同时,孙立德跳下自己的战马,将战马的缰绳交给李长松看管,孙立德则取下长枪,握在手中走到木栅栏边。
孙立德继续喊道:“现在,我就是一名长兵器士兵,长兵器士兵向我靠拢!”
为了给攻击部队争取时间,汉军必须依托寨门的地利,堵住寨外的敌兵,一旦敌军攻进寨门,在敌人的数量优势下,后卫部队的防线会迅速瓦解,败兵会影响攻击部队,蒋宪完全可以抓住机会对汉军进行夹击。
相较于黑山军,汉军的胜机很大,前提是孙立德的后卫部队守住寨门。
汉军和黑山军都在抢时间,只要汉军全歼灭山寨的匪兵,汉军就能集结力量战胜眼前的这支农兵。
看到眼前的农兵敌军,孙立德总算明白了第三次官军的作战是怎么失败的了,蒋宪的兵力比账面的多太多了,在孙立德看来,蒋宪至少做了两手准备,第一手准备是利用两座卫峰部署了支援部队,为主峰提供视野和掩护,卫峰的守兵不仅可以观察到官军的情报,更可以抓住时机掩杀攻山部队的侧翼。
蒋宪的第一手准备被孙立德的夜袭化解了,卫峰的失守,不仅让黑山军损失了大量匪兵,还将视野的优势拱手让给了孙立德。
黑山军的第二手准备则是眼前的这一支农民。
孙立德攻山之前预料到了蒋宪的威信会影响汉军的攻势。
正因为蒋宪口碑极佳,所以孙立德一直担心会有百姓私通黑山军,将汉军的军情传递出去,甚至于,为了防备义军中可能存在的黑山军眼线,孙立德故意将战兵营分成两部放在义军的前后,可以随时应对变故。
孙立德以为自己能够做到万无一失,却不成想依旧低估了蒋宪的能力,这名匪首居然有这么强大的号召力,能够在一天之内,集结起一支近千人的队伍。
尽管敌军声势浩大,人数众多,却不能全部投入到进攻中,狭窄的寨门限制住了敌军的兵力投送能力,敌军人数虽然多,却只能使用添油战术,一个小队一个小队的攻入寨中,朝着汉军工事发起进攻。
面对这种农兵部队,如果孙立德统帅的是战兵营,他现在根本不会打的这么憋屈,此刻只怕早已发起了反冲锋。
在孙立德思索的时候,匪兵们已经突破了城门。
孙立德站在木栅栏的最前方,因为没有遮挡,所以孙立德可以仔细进行观察,敌兵的攻击确实受到了削弱,在寨门的限制下,正面的敌兵一次只能通过五个人。
寨门到木栅栏的位置实在是太近了,敌兵几乎是刚刚离开寨门,就到达了木栅栏前。
第一波的敌兵已经冲杀到了孙立德的攻击范围,出现在孙立德眼前的,是一名络腮胡的大汉。
这个大汉手中拿着一支钉耙,一边跑着一边将钉耙举到了头顶,似乎准备利用手中的钉耙将汉军的木栅栏砸烂。
这名大汉完全没有使用任何战术技巧,似乎完全仰仗着一股蛮力,这名大汉冲的实在是太快,以至于脱离了匪兵的队列。
孙立德同样没有使用技巧,笔直的将手中的长枪伸出,枪尖穿过了没有任何遮挡的空气,准确戳中了大汉的咽喉。
准确击杀敌兵的孙立德迅速拔出了手中的长枪,将长枪拉回,长枪带出了一丝血花,大汉俯冲在了地,手中的钉耙也掉落在了尸体的旁边。
大汉身边的敌兵似乎受到了大汉的死亡影响,匪兵们脚下的步子减慢了一些,队形开始靠拢。
然而,匪兵们的步伐只是短暂的减慢,他们正被身后的人群推着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