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朝的百官们也是议论纷纷纷纷的退出了议政殿,而蓝承羡跟几个相熟的人打完招呼,想去自己的主事衙门时,被太监给留住了,是年少的子请他去御书房商谈事宜。
“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蓝承羡虽然知道少年子叫他来多半是诉苦,可他毕竟是皇帝,整个王朝都是围绕着他在打转,也是蓝承羡以来就要跪拜的礼仪开始显现出来的。
“平身吧,唉,朕昨日还觉得可以大展身手,一改大安此时的风貌,可是,皇弟你也看到了,整个朝廷都站在了朕的对面!朕该何去何从?”年少的子显得很是无助,而躺在床上的太上皇,肯定不会给与他什么建议了,而蓝承羡则成为了他可以诉的人了。
“皇上,诸位大臣大都是好的,可是皇上所提的两个提议,都是在挑拨他们的底线,臣弟觉得,皇上可以徐徐图之,就有如前一条政策,可以让某一县先执行看看,如此也能麻痹他们,慢慢地暗中推广至周边州府行省,到那时,从中看到了国库给与他们的利益更多时,他们也就不这么抵抗了。”蓝承羡只得好心的劝,
没有敢提总督的事情,是因为他就是当事人,不论怎么,被传出去都不是好的一面,还是等子于大臣们得出最终结果后,他在做评论不可。
而对于这种毫无意义的朝仪处理朝政的办法,蓝承羡觉得都可以改一改,因为效率低下不,很多惠及民众损害这些士人利益的提议,也很难通过,而大安王朝的朝廷体制也因为没有丞相一职,君王和丞相的权利之争,变为了现在的百官和皇权之间的争斗。
而相对于其他过往的封建王朝来,大安王朝的体制,在蓝承羡看来已经相对的要明治和多变了,因为就算你是朝廷的五品官员,比如六部的给事中,就有权提出政策中的疑议,甚至可以上书直达御桌上,而朝仪上就不用了,百官们一起参与王朝的重大政策的决策和建议。
不过这种充分体现了君王,对于政事谏言采纳的开明性是很强的,不过在蓝承羡看来,还是太过于片面性了,因为在场的官员,他们所属的利益,自然是以他们自身利益为主,并不能代表农户商贾工匠,而且主观上来处理的正是这些饶事情,自然也就不会轻易的让损害他们利益的政策通过了。
就如此时的少年子苦恼的事情来,如果没有朝仪,直接颁布法令,那时候给他们准备的时机都没有,所以蓝承羡觉得朝仪究竟有没有它存在的价值?
而听了蓝承羡的不少规劝和安慰后,少年子也回复了斗志,誓言要将两件事情执行下去,而且作为一个才十九岁的皇帝,他有的时间跟他们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