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从重庆出发的时候,就接到了重庆领事馆转来的美国国务院的电报,请回来作为美国的全权代表,了解常凯申以及其麾下的民党未来的执政方向。
不过,从北伐军的战况来说,5月份,因唐孟潇不敌南下的得到赵恒锡配合的吴佩孚部队,被挤压到衡阳一带。自觉无力抵挡的唐孟潇于是向广州求援,广州革命政府遂于5月10日先行派遣第七军李德邻部第七、第八旅先行入湘,帮助唐孟潇挡住吴军的攻击势头,然后再次派遣第四军第十、第十二师和独立团协助打开局面。
果然,新换装的第七军两个旅一到,就死死挡住了吴军的进攻,迫使失去了进攻锐气的吴军后撤到湘潭和邵阳一线修整、补给,而第四军的两个师和独立团一到,北伐军就开始了反攻。
这是与原时空不同的,原时空中,第七军两个旅并未完全打消吴军南下的作战举动,直到独立团在衡阳的侧翼安仁击退了吴军包抄的四个团之后,吴军才开始后撤稳定战线的。
这种情况和现在北伐军的装备不同有很大关系。要知道,吴系直军手里掌握着三大兵工厂:巩县、汉阳和金陵,手里武器不缺,弹药不缺,虽然没有100以上的重炮,但是75山野跑和其他更小口径的野炮可是一点不少,就连马克沁重机枪都有大量装备金陵兵工厂从前清时代1888年就开始仿造马克沁重机枪了,到了1926年,可以年产马克沁德系改进型170挺,子弹一千万发。
而北伐军呢,原时空的北伐军主要依靠从苏联购入支援的武器弹药,是无法与能够自己生产的北洋相比的。靠的更多的是军队有坚定的信仰,以及有坚定的信仰带来的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无数的红党党员与民党中的优秀分子带头冲锋陷阵,才可以对吴军形成摧枯拉朽的形势。
但形势归形势,这些红党党员和民党里的优秀分子,他们的伤亡也是一样的惨重。
亨利这个时代不同了,有大量的美国便宜军火装备的支援,有石井兵工厂的两次扩建打底,北伐军不仅不缺武器,训练不缺弹药,甚至还有了100以上的重炮!
如果将所有的重炮都运输到一线战场,那就是900门!仅仅炮击,就可以把吴军砸垮了!
没见过大规模炮击的吴军,可以肯定不会有准备的分散行军或者分散布置阵地,这个时代都是在拼人海战术,吴军也不会例外,如果真的集中了全部重炮轰击,一个师的北洋部队能撑过十分钟的炮击,就算是绝对的精锐了!
不过,和吴军将领一样,李白的第七军和张向华的第四军都没有想到集中重炮部队和吴军对轰他们各自都被加强了一个重炮营各有四门150和四门105,在火力上是一点不吃亏的。
稳定了湖南局势的第七军第七、第八两个旅,并没有开始在湖南扩军,一个是没有接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的命令,一个是旧军阀的毛病除了本省人,对其他地区出身的军官和士兵有排挤的思想,再有,就是有些看不上没有接受过基础军事教育和训练的湖南子弟。
但是唐孟潇不同,他虽然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收编,但依旧是那个旧军阀,而不是革命者,看到第七军稳住了阵脚,马上就把第七军击溃的赵恒锡的湘军补充进了自己的部队这是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的惯例,于是唐孟潇第八军开始逐渐恢复实力,尽管士兵良莠不齐。
第四军进入湖南后,作为北伐军的先遣兵团,开始进行了反击,目标就是吴军后撤修整的邵阳和湘潭。尤其是湘潭和株洲方向,其背后就是长沙。
其中第七军的第七旅胡宗铎部被安排去和唐孟潇的第二师何芸樵、第三师李品仙部一起攻打邵阳第四军第十师陈铭枢和唐孟潇第八军主力教导师第一师周斓、第四师刘兴、第五师叶琪部以及第七军第八旅钟祖培部合理进攻湘潭和株洲另安排独立团和第四军第十二师张向华以及第八军教导团周荣光部在侧翼牵制吴军,并伺机从安仁攻占醴陵,切断湖南和江西的联系,从株洲侧翼绕过,直扑长沙,只要长沙一下,湘潭和株洲就会不战自溃!
反攻是在六月二日发起的,到了六月九日,第四军和第八军的主力已经将湘潭和株洲分割包围了,不过为了减少伤亡,北伐军没有将两座城市围死,而是围三阙一,准备吸引吴军自长沙派遣援军南下,来个围城打援,并且吸引吴军注意力,给张向华的侧翼创造轻取长沙的战机。
围城并不严密,北伐军也没有把重炮亮出来,虽然李任潮已经带领重炮部队赶上了先出发的陈铭枢,但是炮弹运输不易,李军长有些舍不得,再加上作战目的并不是立刻歼灭株洲和湘潭守军,而是围城打援,所以老李还乐得不让重炮发言呐。
所谓包围不严,指的是北伐军没有修筑连绵一起的战壕工事,而只是在一些道路节点和制高点修筑了大量的环形工事,这恰恰是吴军的侦察兵并不了解的作战防御形势,于是就给坐镇武汉指挥的吴子玉一个错觉,就是兵临湘潭和株洲的北伐军兵力不足,属于先遣部队,先期威胁,还要等待后续援兵到来后,才会发起攻击,现在正是进行增援决战的好时机。
不过老于心计的吴子玉并不打算立刻增援,而是希望利用援军打攻城部队的侧翼,达成击败、击溃北伐军的目的。援军没有派到湘潭和株洲,但是已经前进到了韶山附近,与湘潭和株洲形成犄角之势长沙空虚了。
相比株洲和湘潭战场的诡异的宁静,自安仁出发的张向华十二师以独立团为先锋,迅速向醴陵推进,一路上先下草市,再下攸县、新市,一次进攻就拿下了星图玲,然后追着吴军的溃兵击溃了泗汾守军,比中路主力提前了两天抵达了醴陵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