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刘裕整兵南征,那边,司马文思在继续寻找天书,探洞归来的路上,走了两日,忽遇大雨,进躲一村暂避,遇一帮小孩在祠堂边跳绳边唱,歌声奇特,并非儿歌之调,宋骁好奇地问,究竟是什么词,众小孩说不出所以然,只是说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问遍同村的老人,也不明其理,只知发音如此,事有可疑,是否与另一部天书有关?宋骁记下发声,细细地翻译,得一诗。
红崖削立一千丈,刻画盘旋非一状。
参差时作钟鼎形,腾掷或成走飞象。
武侯在此伏孟获,七擒七纵收其心。
谁解壁上图与字,鬼神阴护定江山。
此处附近是否另有天书?山和尔对照了一下根据制作的地图,往南直线距离约一百里,就是红岩天书的所在地关岭县坝陵峡谷,可有路到峡谷?村老回答,古时有路,武侯南征后,由此至红崖处,一路多杀伐,血染崖成红色,阴气太重,入夜便有鬼魂作崇,所以百十年来不再有人行走了。红崖之名因血染崖成红色而来。明明就是丹霞地貌嘛,山和尔不禁失笑,也不加说破,
沿途水多障气绝不可喝。老者特别地提醒道。山和尔粗粗地计算了一下,穿越无人区,无食无水,一日十到二十里,来回十至二十天,考虑一天水二斤,食二斤,每人得带总重80斤的食物,加上柴刀等工具与衣服,重量得超过一百斤了。
司马文思曾带过兵,建议可以分成两队人马,第一队开山劈道,每三十里建一个屯粮点,食物次第输送,第二队先休整,建好三个屯粮点后,第一队守护屯粮点,第二队出发寻找天书。
村庄距最近的集镇都得二天的路程,物资准备完毕已是七天后了,林密多荆刺,砍伐强度大,屯粮点的建立比预期的长了好多,足足费了二十天的时间。义熙四年十一月六号,第一队正式出发了,第一天行军六十里,顺风顺水的,到达第二个屯粮点。
入夜,却下起了大雨,响雷一个接着一个的,第二天一早,起了些晨雾,雨与雾给原本充满刚性的山峦带上一抹柔柔的色彩,就象坚强而不据言笑的军人难得地露出一份慈善的笑容。山沟里的水涨了起来。“到达下一个屯粮点只有三十里,今天放慢速度保持体力。”司马文思下令道。走了一个时辰,雨大雾浓,山两边的景色被藏在雾中,影影约约的看不清楚。就象是兴冲冲的去相亲,女方却是个传说中的依斯兰教大美女,只能透过那面纱影影约约的看到一些芳容,其它的一切都要依靠想象。
山势上升着,又一个时辰,时近午时,经过一个大瀑布,看了一下侍卫留下的标记,距第三个屯粮点还有五六里地,时间偏早,司马文思一声令下,“大家在瀑布底下休息半个时辰后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