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统一语言教育着手
由于明天芳兰就要回中华兵工厂,今晚我最后是搂着芳兰睡的,之前的甜蜜温馨只宜我与佳人们共享,抱歉了!
次日我要去亲身体验九年一贯强迫式义务教育的方式,去感受其实质之意义,并研究如何改善,因此有两个整天的时间要去耐心的听课。仪儿、欣儿两人将各陪我一天,一起去感受一下。
因此一早我们一起送芳兰去乘坐交通船,回来之后,仪儿就一个人上工去了,我跟欣儿两人就找了一个教室进去,跟教师说明一下,就坐在下首开始旁听。
首先,这位老师是闽南人,他是以闽南官话教学的,与一般的闽南话又有区别,语法相同但是发音略有不同,以统一语言的目的而言,如此教法是越行越远了。
现在是在教弟子规,显然三字经已教完了,从识字的观点,现在已经可以认识二百多个字,速度算是很快了,就不知是囫囵吞枣还是有细细品味过,娴熟于心了。
而明朝的官话是以南京一带的普通话为基础演变而来的,做官的人,人人会说,显然是自学的,因此语言的壁垒并不那么高深难越,为何启蒙的时候,不一开始就教中央政府的官话呢?
我想最大的可能是师资的问题,而科举考试都是笔试,发音问题并不影响录取与否,因此历朝历代都是得过且过,有问题待考上再说,才有今日语言难以统一的问题存在。
也因为有语言的问题,朝廷结党结派都以地方为主,纯粹是因为语言问题自然结合的结果,如果打破语言的壁垒,将来结党营私的风气改善,政治清明就大可期待了。
中午休息时间,我就发音问题就教于教师,这位教师坦承告知,使用明朝官话教学普遍都有困难,虽然人人学过明朝官话,究竟尚未为官,并不急着使用,因此学得都不够扎实,还远不如当官的人。
此外,历朝历代教书都是这样教的,如果一开始就以明朝官话教,一方面学习比较困难,究竟已是另外一种语言另一方面家长的反应也要考虑,因为与过去的学法差别不小了,学生回家一张嘴家人都听不懂,而不是文绉绉的官话,反应可能不佳。
下午接着教弟子规,早上已经朗读了某一段三遍,下午还是继续朗读该段两遍,接着老师就大意说明了一下,今天就结束了,我问隔壁的,明天老师会再讲解这一段的意义吗?
他摇摇头,说道:今天已经讲完这一段,明天就要讲下一段了。
我一听,这不是典型的囫囵吞枣吗?朗读几次,大意说明一下,就这样,其他全靠自己,甚么写字、认字,那是自行束修以上才有的。
在回家的路上,欣儿看我皱着眉头,知道我对于今天看到的不甚满意,说道:今天这位老师已经是个好老师了,口齿清晰讲解流利,有些老师不但含糊其辞,讲解也多有矛盾之处,我跟仪儿就碰过一次,明天请仪儿就带王上去那里见识一番。
我说道:平心而论,若仅以识字而论,今天这个课程算不错的,它让我觉得不足之处在于,发音问题及不求甚解两大块。发音问题暂时无解,不求甚解的问题现在我还没有把握。
这些老学究们是否懂得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这些句子背后的道理,如果普遍都懂,那就好办,我们可以要求要细讲,不宜囫囵吞枣如果普遍都如表象,只懂个皮毛,那就没用了,我们也就麻烦大了。
次日换成仪儿与我去另外一间教室听课,跟教师说明来意,我们就在一边静静地听,这位老师是个急性子,讲话速度很快,果然咬字不是很清晰,听起来很是费力,不过听惯了应该就会好一些。
很快地就朗诵完毕开始讲解,讲得引经据典精采绝伦气象万千,连我都听得如醉如痴,我不禁疑惑地看向仪儿,仪儿也正疑惑地看着我。
中午休息时间我与仪儿一起就教于这位先生,他说道:上次这位女士跟另外一位女士来,我就故意乱说一通,希望能引出更大的官员来关切这个教育问题,不知两位怎么称呼?
我说道:我就是教育部长陈梦纬,旁边这位是教育部政务副部长吴仪,教育问题我俩说的算。这位先生说道:我叫林文典是前明的举人,我国现今的教育存在两大弊端。
其一是发音问题,现在都是使用方言教学,无端制造党争、小团体,不利国家团结,应该要求一律使用流传数百年的明朝官话教学,教得好不好是一回事,最少是勇敢的踏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