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3章 经济发展(1 / 2)原始大陆漂流记首页

未来科技带来的生产力提高,又恰逢合适的制度,白村的发展进一步提速。

自从允许村民个人开垦私田,他们第一年的作物亩产,就超过了氏族族长管理的大片农田。

只有极个别 管理能力出众的族长负责的农田产量,才能达到私田的平均水平。

这种结果,让村里的族长十分羞愧,纷纷要求辞去农场管理职务。

姬白倒是没责怪她们,他心里非常清楚,这是人性使然。

对待公家的地,怎么可能比照顾自己的地上心,她们都是原始人,不是道德楷模。

现在又没有现代大型农用机械,村里只有几头耕牛而已,大规模种植并没有效率优势,完全赶不上小规模的家庭式精耕细作。

于是乎白村长把产量不及平均数的农地,以竞价的方式,承包给了有余力,愿意耕种的家庭,提前几万年实行了先进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他记得这是初中历史课的重点知识点,属于是抄作业了,英明的白村长总能把问题,解决在问题爆发之前。

反正对他来说,村民们种出来的粮食,都是进他仓库的。不管是税收,还是用纸钞收购,村民们可没这么大的仓库用于囤积粮食。

村民少部分保留一些口粮倒是没问题,若是私下里大规模储存,保存条件差粮食变质可就浪费大了。

村民们也非常信任村长,甘愿交粮、卖粮。

他们很清楚些粮食的用途,一是救济村中吃低保的族人,二是帮助他们赡养丧失劳动力的老人,以及办学授教、给村中医生开工资,支付草药费等。

这原本就是村民自身的义务,现在统一交由村长安排,反而一身轻松没有了后顾之忧。

村长每年印钞也非常克制,年秋收时,他会统计当年的收成,计算今年的经济增加总量,只印发低于经济增量的货币,用以保证物价平稳。

否则农人们种了一年地,到头来发现虽然粮食丰收,粮价却大跌,这样无疑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不过话说回来,虽说商业、农业税收都粗略的定为一成,但由于生产规模大,又不用去打仗,每年收上来的税收足以覆盖公共开销。

尤其是制铁、造车、造船等高端行业,因为技术过于先进,暂时还没有村民能够参与,属于白村长垄断的行业。

其高额的利润,除了给经理、员工发工资,结余的盈利也归于村长预算。

别以为现在只是个小村庄,就能稀里糊涂的粗放式管理。

村庄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前期经济基础没打好,盘子大了就是一笔糊涂账。

总之白村长的管理风格是粗中有细,管理大框架很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细节就粗糙了,这些就留到后面细细调整。

开疆拓土方面也没落下。

村民们利用先进的造船技术,在大江上下游的港口驿站,纷纷扩建定居点,开垦水田。

甚至沿着汇入大江的小河,往上游开荒。

随着村民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他们遭遇到许许多多的小型野人部落。

最先拓展姬白地盘边界的,往往是武德充沛的猎手,要么就是做工精良的单桅帆渔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