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1章 匆匆五年(1 / 2)1960:南锣鼓巷街霸首页

(前面写得太差了,改了两天一夜,也改不好,不知道怎么写着就写成这样了,很对不起大家,给大家喂了这么多毒。)

(第一次尝试年代文,说实话困难有点多,尤其是知青篇,抄都没地方抄,写个东西查半天资料,到最后居然还不对,严重影响后面剧情。)

(既然写不好,就不写了,虽然大纲上还有很多很多东西,但我是真的没眼看了。)

(过渡一下,我们直接到改开。)

1978年,

“你这就要走了?”

“你不是马上也要走了?”

陈泽和沙其鸣像是一对多年的老朋,背着手漫步在林场的沥青马路上。

黑色的沥青铺成的马路,一路延伸到大山深处,平坦、光滑。

路两旁是漫山遍野的新长出来的林木。

“是啊,我也要走了。”

陈泽叹了一口气,默默说道。

从1973年到1978年,从来时的17岁小伙子到如今的22岁大人,他在这里度过了五年时光。

五年间,无论是人还是事,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1973年,

在大庆招待所的夜晚,肖红来到陈泽房间,两人的关系更进了一步。

回去后,陈泽代理销售科科长,肖红任副科长,场里的人颇有微词。

五月,随着新知青的到来,张家屯知青点的知青增加到了120人,林场总人数也突破了两千大关。

当然,在这期间也发生了不少鸡毛蒜皮的事情。

九月份,经过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市里的大力支持,林场终于盖起了第二、第三栋楼。

不仅那批女知青得到了安置,还有许多家庭条件不好的知青,选择了留在伊水,成为正式员工,准备搬进了新盖起的楼房。

陈泽和肖红拥有了自己的办公室,不过没有继续发展办公室恋情。

十二月份,又到捕鱼期,年里开销太大,沙其鸣和陈泽为钱愁的快哭了,还是终于忍不住对春水河中的鱼下了黑手。

从省会借来一火车大型的破冰打捞设备,提前设下埋伏,这一年,途经春水河的山鲶鱼族群重度减员,出现年龄断层。

山鲶鱼的无私奉献,让林场员工次年鸟枪换炮,用上了新油锯,开上拖拉机,穿上了新衣服,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工作强度大大降低。

1973年林场的利润翻了15倍,从上一年的5万,到年底75万。

......

1974年,

开春,林场动员林场员工与当地人,修了一条联通各个林场的石子路,方便了林场之间的管理沟通,也方便了当地人来往。

当地人对修路的态度还算积极,场里包办了修路期间的所有伙食,出工的农民不用自带干粮,每天都能吃上一顿肉。

沙其鸣又腆着脸去市里借来了许多大型设备,工期很快就结束了。

年中,林场加盖两栋房子,算上原本的三栋房子,一共五栋,可以容纳500人居住,短期来看是足够居住了。

长期来看还是有些不足,沙其鸣计划在未来三年再修建十栋,足够2000人居住的房子。

林场的条件越来越好,林场建起了自己的小学,诊所,操场,商店,越来越的本地人想方设法加入林场,林场员工人数突破三千。

七月份,陈泽带着肖红去了一趟南方,费劲千辛万苦弄来了一批新式布料和棉花,带回来后,不只是林场的工人,甚至附近的村民都闻风而动,涌入林场商店,将之抢购一空,也让陈泽看到了大家被压抑的消费力。

于是乎,九月份陈泽又专门去了一趟魔都,弄了一些牙刷,肥皂,毛巾,脸盆等两火车车厢的日化用品。

顺路去探望了小王同志的父母,虽然运动会还没结束,73年一月以后,但已经有部分人员可以返回家乡。

尴尬的是,小王同志父母问他和自己小王什么关系,陈泽答不上来。

而一同过来的肖红也有些吃醋。

九月末,陈泽成功带着两火车车厢的日化用品回到了伊水,火车刚到站,就被扣下一半,之后又有各个兄弟部门找上门,打感情牌,等运回林场的时候,东西已经只剩下一半的一半了。

本想着这些不是刚需,买的人不会很多,没想到当天便被抢购一空。

年底,虽然渔获收益只有上一年的一半,但由于林场工人变多的缘故,当年的收益不降反升,来到了80万。

考虑到渔业收入是一大进项,场里决定计划进行人工养殖,并将之提上林场日程。

......

1975年,

开年,第一件事还是修路,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出工的人更加积极了,根本不用各村村长、队长督促,自己扛着铁锹就过来了。

人力成本省下了,但伙食费方面的开销,林场可谓是颇为大方。

陈泽听场里的会计抱怨,伙食费太高,每天光是买猪,就要买五头。

干活的农民也很实在,吃了肉工程进度飞快,石子路再次延伸,目标直达市区。

但最终还是因为修了三分之二没钱了,只能作罢,准备来年再接着修。

三月份,经过场内多方协调,先后开了十几次会,第一批鱼苗下水。

山鲶鱼属于鲟鱼,生长期动辄十几年,因此鱼苗主要选择生长期短,收益高的鱼种。

为此,场里还请来了一位省城的专家,并花重金招募了几名学习相关专业的学生,寄希望于未来渔业能成为林场经济增长点。

五月份,养参计划也被提上日程,这是陈泽想很久的,本地许多人都有丰富的养参经验,伊水的自然条件也是非常好,很适合搞林下经济。

陈泽知道,后世许多地方都靠养参发了财,尤其是先吃到红利的那一批,因此他提了出来,并对此寄予了很大希望。

不过,这些都是未来收益,现在都看不到头,七五年林场的主要收益还是依靠林木资源。

林场更换了设备,效率更高了,林场每个月的收益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加,当然,漫山遍野的森林,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

九月份,陈泽和沙其鸣通过重重关系联系上了驻港办的一位朋友,试着出口了一批东北松茸。

因为,陈泽看到当地人用来喂猪的松茸时,想到了后世曾看过的某篇营销号新闻,记得似乎前世确实有听说关于改开后小日子商社大力收购国内山珍产品建立相关供应链的消息,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和场长商议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