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0章 复苏的市场经济2(1 / 2)17世纪风起澳宋首页

“哎,都是身不由己的可怜人。”陈江海并没走近参观“地上天堂”,而是远远的看了一眼后发出一声叹息就走了。

他虽然没有去青楼消费过,但是他也知道这些女子多是身世可怜的人,在大明干这行的女子要不就是遇上荒年被父母卖到人牙子手里然后被转卖进青楼,要不就是从小父母双亡成为孤儿被青楼收养从小培养,虽然这些青楼女子是欧罗巴人,但估计从事这项行业的原因差不多吧。

真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和后世某些满嘴“父赌母病弟读书”,为了金钱和虚荣心自甘堕落的人来说,那些青楼女子才真的是时代的悲哀。

陈江海又沿着大街走了十几分钟,看到一条街街口有两个澳宋大兵背着枪在站岗,街口还竖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使馆大街,闲人勿进。”

自从澳宋武器在尼德兰战场上打出了名声,许多欧陆国家都过来和澳宋建立起了外交关系,基本都是大国英格兰、法兰西等。

为了统一管理,执委会在板牙人的使馆边划了一块地专门修了一条使馆街作为各国大使馆的驻地,还派兵对他们进行保护(监视)。

和各大欧陆国家建交是十分有益,这意味着从正治外交方面来说澳宋被欧陆主流国承认了,为后续澳宋开展对外工作提供了方便,同时经济上也澳宋也获得不少利益,首先是官方的军贸,现在那个欧陆大国的军事改革离得开澳宋?

除了官方军贸,民间的货物贸易也能更加通畅,这个时代欧陆大国主要思潮基本都是重商主义高筑贸易壁垒保护本国贸易和后世帝国主义时代用枪炮都要打开别人的市场进行自由贸易的欧陆还差的远。

为了让质优价廉澳宋的货物能卖打入欧陆市场,执委会想了不少办法,一个是大家都降关税互惠互利,但现在只有板牙人愿意和澳宋签订贸易协定向彼此开放市场,其他国家似乎不想对澳宋的普通商品开放市场,他们只对澳宋的武器感兴趣,二是军售附带经济附加条件,你买我多少武器就要买我多少货物搞捆绑销售。

板牙人愿意和澳宋自由贸易的原因很简单,这么多年大量殖民地的金银流入板牙是福也是祸,福就是缺啥就买买买就行,祸就是习惯买买买后国内压根就没有啥像样的实体产业,这也为板牙后来的衰落埋下伏笔。

就拿纺织品来说吧,澳宋目前有几大拳头产品武器药品自不必说,剩下的拳头产品里纺织品肯定占据一席之地,在执委会的规划里纺织品以后才是澳宋货真正的代言人,出口创汇的主力军,但是他和很多国家纺织品是竞争关系,特别是以纺织业为民族产业的英格兰。

英格兰不仅国内产出呢绒等纺织品,英属东印度公司还垄断了印度土布,他们每年从印度地区运回大量土布进行销售攫取了大量利润,但质优价廉的澳宋纺织品(棉布,呢绒等)极大的冲击英格兰纺织品的销售,挤压英格兰布的市场份额,搞的英格兰人和澳宋建交后第一件事不是像那些国家一样商量军购,而是向执委会抗议澳宋恶意倾销。

不过执委会也不是那种会把吃到嘴里的肥肉吐出来的主,直接就开始打太极,把来交涉的英格兰大使气的够呛,要不是目前澳宋布的产能还少没有真正代替英格兰布,不然你打太极人家东印度公司的舰队就来了。

转来转去陈江海也没找到啥他能参与行业,要不是就被别人捷足先登了,自己再难入场,要不是就自己本钱太少无力入场。

他在城里看见一个榨油工坊在找人入股,但是对方表示入股最低都要100块钱起,他身上就40块钱,折合成白银也有18两(明清两)了,还都是他这两年多在村里通过兼职教书先生、账房等工作赚的津贴再加上省吃俭用攒下来的,这笔钱在大明已经不少了,够一户五口之家正常年份支出一年了。

“算了,事已至此先吃饭吧,这都中午了。”陈江海随便找了一家人多的小馆子吃饭,他发现这家饭店里吃饭多是穿着某某厂制服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