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步兵的陶俑形象
我们都知道,正常的战略部署,讲究集中力量打击对手。为何此次晋武帝却将军队分散为6路呢?是晋武帝不懂军事瞎指挥吗?
其实不然!此次灭吴的时机非常难得,完全仰赖于孙皓带来的恶劣局势,所以应该以快速结束战争为要点。这样的话所动员军力就必须够多,行动就必须迅速,这也是西晋动员了20万之多的军力的原因。
但是如此数量的大军显然是不能集中于一处的,否则对于古代生产条件下的后勤来说,将是巨大的灾难。动员部队时消耗的大量时间,也会暴露自己,破坏攻击的突然性。所以,多路出击也就顺理成章了。
不但如此,晋武帝还充分考虑到了对手的情况。东吴同西晋一样采用世兵制,在这种制度下,士兵主要来自于世代当兵的兵户。每当战争来临之时,便从兵户中按照一定比例抽取16岁以上50岁以下的男性当兵。西晋伐吴时以23丁取一人,4丁取2人的比例征调。以此比例推算,东吴全国兵户中,适合当兵的23万人中只有115万可以抽调出来。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数字,实际动员水平会更少。
东吴的地方大族坞堡
这样的军力虽然不能算少,但分布在长江沿线上,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尤其是东吴在暴君孙皓的统治下疏于防范,未有备战。如此一来,足有20万之多的西晋军队,即便分为6路,也比防御的东吴军更多。而任何一路军队的进攻,将会让分散于各处的东吴军无法集结,最终被各个击破。
相反,西晋军则可以集中力量打击敌人。特别是来自蜀地的船队,会像一把尖刀,从长江西面直插东吴沿江防御的侧翼。为了达到良好的的效果,晋武帝还特意要求此路舰队可以节制沿路陆军部队,沿路的陆军要配合支援水军的进攻。水陆联合使得东吴本就捉襟见肘的防备力量,在面对北面和西面的晋军时,显得更加渺小。
西晋的多路进攻将让吴军无法集中兵力
势如破竹
面对西晋的强大攻势吴国的抵抗非常有限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西晋军于公元280年发动全面攻击:
东部的司马伷逼近南京,所部王恒渡过长江连破吴军。司马伷西边的王浑部先是攻克安徽和县地区,又在当涂采石矶击败东吴张悌所率北上的3万吴军。最后向西,攻克寻阳。
中部的胡奋部则攻克湖北公安地区。他西边的杜预部,陈兵于江陵一带,命麾下参将樊显和襄阳太守周奇西进夺取东吴的诸多要塞。通过夜袭,占据乐乡,为巴蜀而来的舰队打开通道。
得到陆军支援的巴蜀水师率先攻克丹阳,又向湖北宜昌东南的西陵进击。他们在行至险要之地时,遭遇吴军所设置的铁链、铁锥阻挡。由于此前羊祜俘获间谍,得知了这个情报,巴蜀水师并没有因遭遇铁链、铁锥而损失船只。王濬命善水者乘竹筏拔掉江中暗藏的铁锥,又用火烤热铁链使其断裂。轻松突破阻碍的巴蜀水军,顺利攻克了西陵、荆门,并斩杀吴军水军都督陆景。一路过关斩将的舰队,最后只需要攻克最后一个目标江陵,便可彻底打开吴国西部的门户。
由于兵力劣势且缺乏预警吴国的各地守军只能被逐个击破
此时驻守江陵的还有一支孙韵所率的吴军,他并未被巴蜀舰队的攻势吓倒,主动出击迎战西晋水军。曾经号称三国中最为强大的吴国水军,此时已经不是西晋水师的对手。尽管西晋船队大量使用了当年曹操兵败赤壁时的布置,包括笨重的连体船,还用铁索将船只彼此绑定。但因为占据顺风顺水位置的上游,且士卒训练充分,所以根本不惧怕吴军可能的火攻与袭击。被绝对优势压制的吴国船队,只能退守江陵。西晋的一些陆军部队,早已埋伏于城外。结果,进攻者就趁着吴军撤退进城的时候,尾随而入夺取江陵。
江陵沦丧后,东吴在沅江、湘江以南到岭南一带的州郡皆望风而降。为了进一步巩固胜利,晋武帝立刻调整了战略,将作战的主导由全面进攻转到巴蜀水军东击上。他首先命令杜预部南下镇抚零陵、贵阳、衡阳三郡并调拨17万人给巴蜀舰队。接着让巴蜀舰队沿江东下,攻克夏口与武昌。接着再调13万人来补充巴蜀舰队。
古往今来占据长江中上游的船队总有着巨大的天然优势
与此同时,王浑部歼灭了孙悌的吴军,但因担心冒进而停滞不前,执意等待舰队的到来再联合进攻。这样虽然错失了独自取胜的机会,却也并无过失。一路东进的巴蜀舰队,此刻有多达8万的军士。沿途的吴军守将张象、陶濬,曾率水军想要阻击,但都因士兵害怕巴蜀舰队的攻势望而迅速失败。如此声势浩大的船队,在长江地区的战场上,确实无人能敌。
很快,王濬所部舰队经过三山,顺利抵达南京附近。见到援军到来的王浑立刻邀请王濬停下舰队商量作战策略。但王濬却不愿意错失一鼓作气取胜的机会,他借口:“风利,不得泊也”,独自挥师攻向南京。
从汉朝开始连体结构的大型楼船成为了主宰长江水面的最强武器
困守南京的孙皓,见西晋的3支兵马正在逼近首都,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于是,听从薛莹、胡冲等人的建议,派遣使者分别向3位西晋将领投降,并将印玺交与琅琊王司马伷。随后王濬率军攻入南京,孙皓反绑着手把棺材装在车上向王濬投降,东吴宣告灭亡,西晋尽收其四州四十三郡。
纵观此次气吞山河的伐吴战争,晋武帝的安排可谓是直击要害。完美的利用兵力分散和吴国只能集中力量抵抗一个方向的特点,上演了一出分进合击的好戏。
在陆军的交战中晋军对东吴具有更大的优势
除开战略上的成就,此次战争亦有着巨大的时代意义。东吴的灭亡,意味着中国结束了分裂的三国时代,迎来了一个相对短暂的大一统时期。长江以南地区,则在这个间隙,完成了历史地位的第一次升级。这在后来的历史上,将不断显现出重要作用。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时代虽然结束了,但历史的进程仍在继续。西晋王朝以其短命著称,其失败的政策,更是开启了一个时间更为持久的分裂时代。就在这下一轮乱世中,由东吴大力开发,西晋收入囊中的江东之地,成为了汉文明最后的栖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