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不久,两军各自蠢蠢欲动,韩合今早吃了亏,认为咸军存在麻痹大意的可能,于是决定今夜就抢滩登陆,而与此同时,赵逊召集众将分派任务。
由于府河环城,东端河面狭窄,且经过早晨的渡河,沉了不少尸体、翻船,晋军难以将战船开进河东。最有可能的是府河以北、以南。二者间府河以北最宽,超过八十步,可以并排三四艘大型战船,便于调动和腾挪,于是今晚伏击兵力都调往城北。
韩合不出所料将主力调往了府河之北,准备在府河以北抢滩,府河以南辅攻。至于一字城外的浮桥,韩合决定出动重步兵占领一字城。
重步兵通常身披重甲,甲内嵌有金属鳞片,是少见的扎甲或是鳞甲,而轻步兵只有皮片甲或者较好的多层牛皮甲。
重步兵防御力较高,一般的弓箭流矢轻弓很难造成严重伤害,需要强弩才能破甲,因而若非射中头面部,重步兵被弓箭射成刺猬,往往依然能顽强作战,哪怕是被射中了腿部。
不过重步兵机动力有限,尤其是过河,一但掉水里就能淹死,浮不出水面,因此重步兵多是年富力强的壮士,更适合攻坚战和对付轻步兵。
不过这天一黑,尹秧城内一片漆黑火光全无,韩合站在了望高塔之上什么都看不见,城内咸军动静如何,是两眼一抹黑。
看到这里,韩合不禁再次生疑:
“怪哉,城内竟毫无灯火,莫非咸军今晚有计?”
疑惑之际,一旁王硕言道:
“咸军会否今夜偷袭我军水军登岸之军。”
“不无此种可能。”韩合肯定王硕之词,之后又说:“只是我军登岸乃趁夜而动,咸军出城若不举火,两军黑暗之中如何交战。若是举火,必被我军发现,只需以弓弩射之便可破其夜袭。
况且今夜月色不明,不举火,咸军何以出战。”
韩合认为今晚没有月光,咸军如果突然开门杀出,一定要举火,举火就会暴露。如果不举火偷袭,黑灯瞎火的谁看得见。种种反常迹象让韩合拿不定主意。
而此时还是上半夜,晋军水军一部已经游离在望亲江附近,只等韩合举火为号,战船即可进入府河,亦或者靠岸登陆。
时间至凌晨,尹秧城内人头攒动,一万多人臂缠白巾严阵以待。只有不大的太守府内隐隐点着几盏星点大的豆灯。赵逊招来丁肃,将此番离城南下投降志军的任务详细交代丁肃。
丁肃起初是不愿意,在赵逊软硬兼施之下,只能硬着头皮应下:
“本将方才所言,军需令可都明白。”
“明白明白,下官明白,若被志军捉住,一口咬死乃是误入志国属地。”
“嗯,如此便好。此行本将择一力士与你同行,保你万全。事成之后,引来我大军解围,你之功劳本将定然奏明大王。”
“谢赵将军。”
其实丁肃心里是很不乐意的,守城死和趁夜混入晋军败军当中逃走,在他看来风险没什么两样,只是现在他不干也得干。
赵逊吩咐万丁肃之后,令人拿来一套晋军兵士皮片甲,令其换上前去候命。随后片刻百里燕匆匆而入:
“禀赵将军,晋军战船出现。”
“哦,你怎知晓。”
“今夜无风,西门外望亲江江面却起波澜,故而定是晋军战船游弋附近掀起波浪。”
“原来如此,我军即刻备战!”
“诺!”
晋军战船仅作渡河之用,数量不多,前后间距很大,根本不用掌灯航行,只需认准尹秧城外晋军岸上灯火信标即可明确方位和航道,因此夜间无法判明其船是否进入附近水域。
而最近风小,今晚更是没风,江水按说不该有激浪,百里燕蹲在西门外的望亲江畔就看着江面,江面突然波动,很显然是有连续大战船熄灯之后躲在视野之外,来往于江面产生的波浪。
否则轮谁这黑灯瞎火的,隔着一里地,也看不到几百米外的东西,既没有望远镜,也无照明弹,只能听声音观察江水情况。
待晋军战船集结到位缓缓驶入府河之际,尹秧城南、北两门悄然开启。南门共计安排四千人,北门安排五千人,另有两千守在东门。其余弓弩手隐蔽城墙之上,准备放箭。
不过问题来了,隔了三五百米放箭?这是射射人还是射星星呢!
其实不然,三种常用弓抛射的有效射程也就一百米到一百八十米、两百米出头,距离南、北、东两岸三百米至四五百米的距离显然够不着,百里燕也没打算黑灯瞎火中,用弓箭射程外射死人,而是在箭上做了改动,加装了麻纸、竹条固定的稳定翼,一旦射出去,能飞三四百米不是问题。
同时箭上裹有燃烧物,可做火箭,一旦落地,晋军登陆地点一览无余。如此可在咸军潜出城外之后放火,提供照明的和导向,而后再杀出。且咸军臂缠白巾,微光之下格外醒目,双方一厮杀,分得清清楚楚。
当然,这么好的东西,飞这么远有弊端,需要四十三到三十六度的大仰角发射,且发射速率不是很高,精度也甭想了。
由于稳定翼和弓的动能不足的问题,一旦遇到横风、乱风,稳定翼增加的面积会造成飞行紊乱,轻则准头奇差,重则受到横风乱流影响,射程还不如普通箭簇。
除此之外,百里燕还制作了火莺,也就是风筝。当下还没出现“风筝”这种“无人机”,所以用来充当照明弹和纵火神器是不错的选择。
待尹秧城大门缓缓开启之际,黑夜中月色不明,城门打开一道只够容纳两人进出的缝隙,咸军依序鱼贯出城,潜伏在距离城墙下,咸军弓箭手射程之内。
而与此同时,晋军战船悄然进入府河,北河河段一共塞进了十六条艘,可以搭建四条栈桥。南河段塞进了九艘,可建三条栈桥。除此之外北河段、南河段外围还有战船十数艘纷纷靠岸,水军放下栈板悄然开始登陆。
韩合坐镇晋军大营,得知水军登陆顺利,旋即以战船为中转,搭设栈桥,准备通过大举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