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5章:你二凤不敢做的事,我来做(1 / 2)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首页

拜占庭的使团进了长安,就像是大海里入了一滴水。

每日来来往往的使团太多,哪有人关注这些事。

鸿胪寺不通禀,李承乾也没法知道。

除了王玄策要去天竺这事,李承乾也不可能事事都清晰明了。

要真全知全能,那就不是人了,是真正的圣人了。

多数都是事到了面前,才想得起来。

现在的重点,还是在兵权这块。

枪杆子,才是最可靠的。

不管是想干什么,手里没兵,什么也干不成。

朝廷上去争权夺利,李承乾自认是玩不过那些老狐狸。

别人干了一辈子这事,一辈子也是干这事,用自己的短处去跟他人长处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历朝历代哪个有名强势的皇帝,不是把兵权紧紧的攥在手里才能成事。

教员都说得清楚,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

晚间,东宫,灯火通明。

李承乾正在编纂战术典籍文书。

这是准备给讲武堂用的战术典籍,通体都是用简体字书写。

主要是骑兵步兵弓兵的突击,围歼,游击,联防,合击,推进等战术的讲解。

这些是真正的干货,跟目前的统帅所用兵法不同,是能用到基础军官身上的。

三十六计这些,太过高端,对于普通军官来说,能够用到的机会不大。

“殿下,魏征病了。”

“听说病得不轻,躺在床上好几日都下不来。”

“陛下已经派了太医去瞧了。”

内侍文忠禀告着宫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也是李承乾主要的情报传递者。

宫里头的风吹草动,宦官宫女们知晓得最快。

涉及到有名的大臣身上,自然都会立即汇报上来。

“魏征也是老了啊。”

李承乾这才想起来,历史上魏征就是在今年年初因病去世了。

看来如今也是这样。

内侍文忠迟疑道:“宫外谣言,说魏征病重,是因为殿下的关系。”

“去年那事,让魏征气到肺腑,落下了病根。”

李承乾笑了:“魏王党这些人,真是无所不用其极,想尽一切办法,要来毁掉孤的名声。”

都不用猜,感这么去进行谣传,除了他那位好弟弟,也就不会有别人。

这是强行把魏征的事,安在他的头上。

确实是挺让人恶心。

魏征在朝堂的影响力很大,他的声望,可是骑在二凤的头上达成的。

魏征丝毫不顾及圣人的颜面,经常直言进谏,只要二凤有不当之处,他都会当面指出。

这么勇的行为,自然得到朝臣钦佩。

不畏强权的劝谏,让他在朝廷内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也被文人和官僚士大夫阶层所推崇,成为他们心目中理想的臣子形象和代表。

当然,本身魏征也是真有才学的,当初在尚书省担任侍中,认真履行职责,在处理政务方面表现出了卓越才能。

还参与了《隋书》等史书的编修工作,并且所撰写的部分内容被时人称赞为“良史”。

魏征的名声不仅在朝廷内部广泛传播,在民间也备受赞誉。

他的直言敢谏和为百姓谋福祉的行为,得到了广大百姓的认可和尊敬。

贞观之治毕竟是让大多数百姓吃上了一口饱饭,很多举措确实是魏征提出的建议。

因为其节俭的风格,百姓们将他视为清官的代表,对他的事迹口口相传,使得他的名声更加深入人心。

魏征以直言敢谏、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广泛认可而名声大噪,被誉为“千古良相”的代表。

现在魏王党人,强行把魏征的死,归咎于去年太子的打击,自然会使得太子名声受到巨大影响。

变成妥妥的大反派了。

“殿下,此事可要禀告陛下,让左右金吾卫,把这流言压下去。”

内侍文忠想了想,出了个馊主意。

李承乾摆摆手:“要这么做的话,不是孤的事情,也成了孤的事情了。”

这跟此地无银三百两有什么区别。

文忠有些急:“总得要想点办法才好啊。”

李承乾道:“这些暂且不同管,明日早朝后,孤亲自去一趟魏征府邸。”

魏征是太子太师,也就是李承乾的老师。

老师病重,弟子去看望,自然是在理的。

——

次日早朝,群臣觐见。

李承乾自然也是需要听政的。

大唐十道三百六十州的情况,都是在早朝上进行一个大概的统计汇报。

也是皇帝聆听天下状况的主要来源。

年初朝廷的工作重点,主要就是在春耕上面。

每年春耕,李世民也是要亲自参与春耕仪式,在籍田礼中,圣人亲自扶犁耕田,为天下百姓做出表率。

还有对百姓提供种子和农具,兴修水利,保障收成。

包括部分地区的减免赋税政策,官员亲自下乡督导,保护耕牛,奖励农耕模范等一系列要务。

对于农业文明来说,农耕就是一等一的大事。

三省六部都要提出策略,建议,举措,方针,一一上奏禀告。

如果遇上灾年,圣人都要向天请罪。

贞观二年的时候,长安城发生了干旱,长期干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虫害。

蝗虫很快开始在各地制造麻烦。

李世民走出大内,查看粮食的灾情。

当他看到到处都是蝗虫时,他抓了几只虫子放在手心里说:“粮食是百姓的根本所在,你吃了粮食,百姓就会挨饿。”

“百姓如果有什么罪过,应当是朕这个一国之君没有做好,应该由朕来承担,如果你能显灵的话,就吃朕的心吧,把粮食还给百姓。”

说着,就要吞蝗虫,群臣劝谏,说万一吃了生病如何是好。

李世民说:“朕愿意承担百姓的所有灾难,小小的疾病怕什么?”

说完,没等群臣开口,他就吞下了蝗虫。

从那以后蝗虫就不再出没了。

文官宣扬,圣人得天垂怜,所以就收了蝗虫,这也成了李世民爱民如子的典范。

然而,蝗虫就真的消失了吗。

李承乾是知道内幕的,蝗虫是人为被‘消失’了。

指鹿为马这样的事情都能发生,蝗虫被‘消失’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比如长安城出现了一名乞丐,只要把这名乞丐逐出长安,是不是就代表长安没有乞丐了。

就算是后世网络发达,然而当上升到国家层面,想要把什么事情隐瞒下去,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更不用说是如今了。

这里头,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