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寥落,云幕低垂。郭子仪暂时在长安西郊的荒野中驻军。
偶耕、牧笛在营帐外同涧石叙谈,告诉他屿蘅为黑衣人所获,侯希逸也在王献忠手中。涧石听罢,悲愤难当,一时没了主意郭令公亲率四百兵马,也奈何不了李珙和王献忠,自己无兵无卒,如何从黑衣人手中救出屿蘅?
正在焦急,郭子仪着人召唤他们,有要事相商。进得主帅营帐,只见郭子仪逊位而坐,将主位让给了一个身着官服、遍身锦绣的官儿。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大云经寺中曾与骆奉先、元载一起商议侵吞善款的光禄卿殷仲卿。涧石在箱子里听到他过的声音,又在长安东面天子驾前见到他阿谀模样,对此人除了鄙夷,更无好感。
殷仲卿肃穆威严,诵读天子谕旨:“适闻诸将克平长安,朕甚欣喜。现强虏退走,正是大唐追亡逐奔之时。着天下兵马监察使骆奉先统帅三军,三辅、河渭以及天下诸镇节度使起兵响应,追击吐蕃、扬我国威。另有天下兵马元帅郭子仪,年齿虽高、壮心不已,即刻返回长安,整顿秩序、修缮户宅,迎接天子銮驾。”
涧石听罢,心气不平:郭令公以数百兵力打退成千上万吐蕃兵,光复长安城,皇帝不表彰功劳,却叫骆奉先褫夺军权、统领兵马追击吐蕃兵,定是骆奉先、元载日日在皇帝面前诋毁挑唆,明为安排郭子仪回到长安整顿秩序、修缮城池,实则是卸磨杀驴、过河拆桥。
郭子仪叩拜圣恩。殷仲卿又道:“皇上与骆大人商议已定,郭令公帐前四百兵马,即刻交与下官掌管。另请郭令公即刻回长安,安排衙门有司召集百姓、清理街衢,迎接天子回京。”
郭子仪好不容易收集的四百兵马,此时又被侵夺殆尽。长安令说道:“小吏不才,可与郭令公同回长安,协助郭令公整顿长安事务。”殷仲卿应允,暗中骂道:你不顺骆大人、元大人之意,却来归附日薄西山的郭子仪,回到长安迟早没好下场。
殷仲卿从郭子仪手中接过军符,代行统帅之职,随即下令,将帅字旌旗尽皆焚毁,满营兵不得自称是郭元帅部署,违者立斩。新投降的韩德存、魏烈功一见郭子仪大势已去,四百兵马迎来新主,立即调转头来,向殷仲卿献媚。
郭子仪退出帐外,涧石、偶耕等人也一并退出。郭子仪一生阅历远超常人,此时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对他们说道:“你们皆是少年英才,只是老夫已是风烛残年,无力提携你们。他日老夫迎接銮驾,定然拼出老命,在天子面前表彰你们的功劳,保你们拜将受爵。”
涧石自从冒犯小雨、离开屿蘅之后,凄凄惶惶、哀哀戚戚,唯有领兵打仗、杀敌建功能帮他忘却烦恼,若能死在战场、马革裹尸,结束眼前的痛苦,他更是求之不得。而他又知屿蘅被黑衣人所擒,愈发坐立不安、六神无主,想道:“我纵然读尽诗书、学尽兵法,比张良韩信更胜十分,又有何用?茫茫长安,诸公衮衮,我一无祖荫二无靠山,虽然郭令公厚爱有加,终不敢奢望拜将受爵。况且屿蘅不见了,我拜将受爵又有何用?”复又想道:“黄四叔前番有言,父亲伯叔被官衙发配凤翔。我不如一不做二不休,跟紧丰王的兵马,一路西行、途径凤翔,即便救不出屿蘅,但能与父亲重见一面,纵是一死又何足惜?”
想到此处,满腔郁结忽然解开。涧石恭恭敬敬叩拜郭子仪,不说自己要寻屿蘅,只说父亲伯叔皆在凤翔,惟愿前往一会。郭子仪道:“晨昏奉亲,本是孝子当为。只是西有吐蕃兵马,还有仆固怀恩的朔方、回纥兵马虎视眈眈,要去凤翔,着实太过危险。”涧石指着偶耕四人道:“这四位友人,皆有向西之欲,可谓志同道合。我们一同前往,可保无虞。”
郭子仪深捋胡须,继续劝道:“吐蕃兵恰才撤出长安,天子重回长安尚未安稳。我料吐蕃兵必然去而复返,尔等大可不必急于西进。我已探知军情,骆奉先大人有意调集泽路方镇大军在浐水集结,殷仲卿此番势必带领兵马,往东南而去,与泽潞军马会师。尔等可暂去浐水以东,以保万全,来日再向西挺进、杀敌建功不迟。”
涧石道:“郭令公奉诏回京,晚辈已无意杀敌建功,只想早早救出屿蘅姑娘,将来见到晏先生,也好有个交代。”郭子仪深知,自己大势已去,在皇帝面前说不上话,在骆奉先面前尤其要虚与委蛇、处处小心,而这几位年轻人跟随自己,早晚成为骆奉先的眼中钉、肉中刺。他劝说涧石不成,只得就此告别,各自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