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4章 陇西使者(1 / 2)隋末唐初之秦琼首页

拉姆神色凝重地向突厥大汗禀报:“启禀大汗,目前已经有一千两百名士兵不幸牺牲。”实际上,伤员数量很少,这一千两百人全部都是战死沙场的英灵。凡是与杨家军交锋的突厥战士,没有一个能够幸存下来。

“可恶!杨毅这个家伙,我一定要让他粉身碎骨!”突厥大汗怒不可遏地咆哮着。此时此刻,突厥大营的主营帐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噤若寒蝉,不敢发出哪怕一丁点声音,生怕触怒正在气头上的突厥大汗扎那列。而对于杨家军和杨毅,大家只求不要碰到他们,能保住自己的小命就谢天谢地了。

与此同时,杨家军则在加紧训练,气氛异常紧张。

在裴元庆的精心谋划和指挥之下,杨家军的骑军们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相互冲撞演练。他们在广袤的草原上疾驰如风,马匹嘶鸣,马蹄声响彻云霄,仿佛是一曲激昂的战歌。

这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们深知,在中原大隋的广阔疆场上,骑兵与弓箭手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兵种。因此,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训练中,不断磨练自己在马背上的战斗技巧,以期在未来的战斗中能够克敌制胜。

然而,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两百年后将会有一种强大的武器横空出世——火炮。那时的战场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对于现在的杨毅来说,即使他有这样的想法,也没有人能够真正创造出这种具有强大杀伤力的火炮。

火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最终将这一伟大发明发扬光大的并非华夏军队,而是西方列强。他们利用华夏的智慧成果,制造出犀利的火炮,并反过来攻打华夏,使得曾经强盛一时的大清帝国在炮火面前不堪一击,这无疑让人感到愤恨不平。

待到未来某一天成功将整个大隋都给统一了之后,杨毅觉得似乎非常有必要去加快一下对于火药这种东西展开研究的整体进程才行啊!他要让那些来自于西方国家的洋人们也好好尝一尝被火药所轰炸的美妙滋味儿。杨毅一边在心中暗暗地思考着这些事情,一边又将自己的目光投注到了那处训练场上正在接受训练的杨家军骑军身上。然而,令杨毅感到十分失望和无奈的是,他看着眼前这一支杨家军的骑军队伍在训练场上的种种表现,却是忍不住地连连摇头并叹息不止。

要知道,杨家军的骑军部队若是放在整个大隋国内来说的话,如果他们胆敢自称为第二名,那么就绝对没有其他任何一支军队敢于自称为第一名。可是如今,他们即将要面对的敌人已经不再是以往的那些中原地区的普通军队了,而变成了一群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具有与生俱来的强大优势的突厥铁骑。相比之下,杨家军的骑军在这些突厥铁骑的面前简直就像是一片毫无还手之力的稻田一般,只能任凭对方随意地进行宰杀和收割。

这时,阿木罕走来,目睹了杨家军骑军的训练情况,同样失望地摇头。

"怎么了?"杨毅见状立刻询问。

"这些士兵的骑术,与突厥军相比,相差甚远!"阿木罕用极其生硬的汉语对杨毅说道。

闻言,杨毅笑着摇头:"与你们突厥人比,自然无法比拟,毕竟在中原,骑马作战的只是少数。"杨毅解释道。

"我明白。"阿木罕点头,"所以你们骑军遇上突厥军,才会吃大亏!"

"你也是突厥人,想必在骑术上有些造诣吧!不如,你来帮我训练杨家军的骑军队伍?"杨毅想起之前看到的阿木罕资料,这家伙武力、智谋和政治都不错,若无意外,未被现在的突厥大汗扎那列流放,假以时日,必成一方霸主。

阿木罕闻言,却摇头。

"即使训练,短时间内达到突厥军的水准,恐怕很难。"阿木罕摇头,说出内心的想法,"如果我与突厥军交战,绝不会选择骑军对冲,而是发挥自身优势。"

发挥自身优势?此言点醒了杨毅,对啊,突厥军最擅长的不就是骑术吗?他们行军作战,全靠迅疾的机动性,如风般疾驰,下手狠辣,不留活口。

如今训练杨家军骑军,岂非与田忌赛马的策略背道而驰?

想到这里,杨毅眼神一亮:"你继续说下去!"他对阿木罕激动地说。

"中原军队的步兵和弓箭手,是突厥军所没有的,何不利用这些步兵和弓箭手,给突厥军制造些麻烦?"阿木罕对杨毅提议。

"我听说中原军队中有许多弓箭手,能做到百步穿杨,而突厥军士兵多穿皮甲,虽减轻自身重量,利于战马,但也降低了防御力。"

"即使我们的弓箭手不瞄准突厥军士兵,也可瞄准他们的战马,将他们全部击落马下,他们便失去了骑术优势,要消灭他们,易如反掌。"

杨毅发现阿木罕的学习能力极强,短短几日便熟练掌握了汉语,甚至能准确运用成语。

在杨毅鼓励的目光下,阿木罕继续说道。

"说到伤害战马,其实我们不仅可用弓箭手,还可组织盾阵抵御突厥军冲击,后排长矛手从盾牌缝隙中伸出长矛攻击,也可在路上设置障碍,如拦截战马的锁链和尖刺,但要做到这些,首要前提是了解敌人的行进路线。"

听完阿木罕的话,杨毅点头,看来阿木罕确有军事才能,他提出的奇策,杨毅在学习历史时也曾见过,那是宋朝对付金朝和蒙古人的方法,而阿木罕的思维,无疑超前了近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