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行的文字透过路明的脑海记忆汇聚成一个故事的框架,逐渐的形成一个介于虚幻和真实之间的世界。
笔记本电脑的键盘噼啦啪啦做响,手指轻快的敲击,眼神明亮而专注。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他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
………………
看的路明已经完全进入了专心创作模式,一旁的黄天龙也是把动作放到了最轻,默默的走到桌前拿起了稿纸和中性笔,一点一点的做起了大纲。
节目组给他们提供的房间,都是这种的双人间,但奇葩就奇葩在一个房间两张床却只有一个桌子。
这就代表着当一人用的时候,另外一个人要想写东西就只能去别处,这也是为什么选手都不愿意添室友的原因。
有钱的主,可以自己掏钱住单间,没钱的主,就是只能两人这样凑合着。
但路明好就好在,他本身就爱在床上躺着写东西,而且他不光用笔记本电脑写,用手机也是照样写,反正怎么都不耽误。
《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一篇课文,为六年级上册第15篇课文,字数为两千五百三十六个字。
这个字数,不仅在节目规定的一万字数以内,而且还大大的少于。
这样的情况,其实在比赛的过程中是比较劣势的,同样讲述一个故事。
一个九千八百字的作品和一个两千五百字的作品,不管是在故事剧情的详略程度,还是故事的表现力上来讲,字多的写起来肯定要更容易一些。
文学工作者在平时的日常训练中,有一个最常见的办法就是拆书,而且是拆好书。
简单来讲就是把一本好书,从开头开始,用最精简的话语把整个的故事内容做归纳,那里是在立人设,那里是在讲背景,那里是在做铺垫。
那里是剧情的抑,那里是剧情的扬,那里是作者的铺垫,那里是作者自己挖的陷阱转折剧情等等…………
这样拆书的话,一本可能两三万十分精彩的小说,拆下来可能也就是几百上千的字。
这几百上千的字,就是这本书的骨架,这个骨架固然精妙,但它太骨感并不好看,要想让它变成一个美人,那就得用剩下的文字作肉、作血、作皮肤给他填充起来。
当然这并不是说字数越多越好,而是要适配这个骨架,原本是一米六的骨架,作者给她堆成三百斤的血肉,那就直接臃肿起来成卡比兽了。
路明这次写的这个作品,就属于“骨架”很小的一款,两千五百多字虽少,但已经完美,再多加字上去,反而是画蛇添足。
这样的作品故事更精简,却也更容易突出重点,直击人心。
路明前世作为网文作者,打字一小时的时速一般是两千到三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