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驴肉比较少的原因,这家的盘子相对于传统的饭店,就显得矮了很多。
嗯,量这个东西它有一个神奇的定义,叫冒尖,来东北吃饭,除了勾芡的一些菜真的摞不起来外,正常的量至少是一座小山,可惜了,这个驴肉馆子的量,也就是个土坡。
不过有一说一,这味道是真的好。
『这个,这个,这个嘎吱嘎吱的。』
『这个味道香。』
两小只对于自己喜欢的点完全不吝啬地给对方介绍,本着咱俩互补,总能找出自己没发现的好吃点的原则,俩人至少在他俩的角度上觉得这已经是很完美的策略了。
酱驴肉拼盘,汇集了驴身上几个主要部位的纯口味盛宴。
带皮肉,算是整个驴肉馆界的基础,一家店好不好的,全看这肉的味道,老板很是熟练地掌握了各种配料的比例,配料在肉中的残留很少,更多的是衬托了原味,三四毫米的肉片在视觉上就有一种朦胧的美,虽然说薄如蝉翼是考验刀工的一个评判标准,但是大家还是对大肉片子情有独钟,特别是这种白煮的肉片,虽然都是一大块的煮熟然后切开的,但是大家仍是固执地认为厚厚一片和薄薄几片的口感它就是不一样。
白煮的肉片,要蘸蒜泥才香。
蘸了一口蒜泥,路小雨差点哭了。
这师傅跟于爸他们肯定是一个时代的,蒜泥味精酱油,这滋味她太熟悉了。
看着桌上的花卷蠢蠢欲动,但是想了想,还有这么多的肉没动,拿花卷把肚子填饱了可怎么办。
想起在网上看到四川那边的水煮白肉,可以卷起来,路小雨有些泄气,不过这个对于口感也没什么影响,夹起一片肉,肉的部分有些塌,但是皮那里却弹性十足。
晃一晃,皮就跟着颤一颤,裹上一层蒜泥外衣,一口咬下去。
哦,这层皮肉的组合,让口感从嫩爽到弹牙,角度对了的话,正好能感觉到从无到有的这么一个压力曲线,最后还能感受到切断整个一片肉后终结的那只有自己通过骨传导才能听到的“咯吱”声。
不过酱油和蒜泥对味道的影响过大,没有尝出肉的原味。
不蘸蒜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