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大雨留人 翰林夜话(1 / 2)大明首辅从庶吉士开始首页

学舍中徐阶散学的话音刚落,乌蒙蒙的天上就落下了雨点。

外面街道上,处处可见快步奔走找地方避雨,或撑了油纸伞匆匆忙忙回家的身影。翰林院中,倒也偶尔能见到三两个匆匆跑出学舍的,不过更多的还是选择留在屋檐下避雨。

徐正卿站了两个多时辰,脚底板虽然酸痛,但胜在心态比较放松。

放眼望去,可见彼时整个翰林院中,正是一副阆苑阁楼,园林亭台的雨景。

滂沱大雨,将屋顶瓦砾、地面砖块都冲刷得格外干净。

“这个时节,还有这么大的雨,应该是最后一场了吧?”时令节气总是人们热衷的话题,无论庶民儒生都难以避免。

“是啊,下完这场雨,祭拜了孔老圣人,进入九月的京城就该开始转凉了,这几年都是如此。”

众人闻声点了点头。

他们站在屋檐下,本是想着等雨势小一点,再冒雨回家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随从送伞,不想这雨,不但不见小,还跟瓢泼一般,没多大一会儿,便可见屋顶上的水渠处的水流瀑布一般倾泻而下,厚重的云层之中,隐隐藏了几声雷鸣。

不多时,果然就见到白茫茫的雨幕之中,走进来几道身着蓑衣或撑着伞的身影,大概是前来送雨具的人。

待得他们走近,便抬起头来寻找自家主子的位置,迎上去或是递伞,或是帮着自家主子穿戴整齐,护送出去。

旁侧养了随从却还未等到雨具的,见得这般场景,也免不了埋汰几句,责怪其忒不机灵。

就这么一出一入几个来回,雨势虽见不到有明显的变小,留下来的人却渐渐少了。

“叔大家中仆人怎还不见送伞?”徐正卿望向旁侧的张居正问了一句。

他和李春芳等人因为走出学舍的时间比较迟,也都没有遇到送雨具的人,逐渐聚成了一堆,颇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张居正淡淡道:“翰林重地,张某自不敢让家仆踏足。”

“我看这雨势,怕是短时间内没法小下来了,要不我等先回值房中坐一阵,等雨小了再走?”

“我倒是无所谓,不知子实兄认为如何?”徐正卿看向李春芳。

李春芳将目光从天空中收回,说道:“那便回吧,反正这个时候,回到家中也无事可做,还不如留在值房中,整理一下今日所学所闻。”

“子实兄才学力压我等也就罢了,竟还如此勤勉,真叫某汗颜得无地自容啊!”

几人就这么有一句没一句的谈笑着,往值房中走了回去。

不过,总归不是每个人都想要散班之后,继续工作的。

值房中沉寂一阵过后,忽然又有一人说道:“反正闲来无事,要不我们接着怀安佳节前的治世话题,再行讨论一番?”

“程朱理学,先朝圣贤难以自圆其说,本朝在阳明先生的心学浮世之前,亦是理学当道,我辈读书人坠入此等云雾之间,当如何择决圣贤之道?”

“泰山学派创始人王艮,曾以怪异之身,自号模仿孔圣人周游列国之装扮,宣讲的却是阳明先生的学说,难不成这真正的儒学正统,真是阳明先生的心学?”

胡正蒙接话道:“你这故事怕是只听了一半吧,阳明先生的心学,所展现的东西虽与程朱理学有所不同,可那仍是王道治世学说,而他王艮说法简直就是大逆不道,怎会是阳明先生的说法?”

殷士儋撸了撸袖子才发表观点道:“说得不错,光是他将道释义为市井日常,一改往昔陛下的天子威严,认为百姓的生活才是根本,皇上的政权只是细枝末节,这一观点简直就是满嘴胡诌,难道我辈之前,诸多圣贤所追求的东西,在他的眼中不过都是细枝末节?”

徐正卿笑道:“这种言论,当初就没有引起皇上的怒火?”

原主本就是王学的热衷者,对于“知行合一”“致良知”等诸多思想有深入的了解,这种认知也全然保留在了现在的徐正卿脑子中。

那日的饭后“茶话会”中,不过是闲谈打趣不够深入,与今日之谈大相径庭,如今这些人的说话语气、神态,已有了几分辩论的火药味道。

胡正蒙摇了摇头说道:“听闻此言皇上是何态度,我等无从得知,但京城中的读书人可是炸了锅了。

在京的王门弟子,都深深为他的这种言论感到震惊,个个跟吃了死耗子一样不敢帮他说话,还诸多劝谏。

亏是有人抓紧书信往江西告知阳明先生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是阳明先生亲自写信来京,才把这人‘请’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