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飘(1 / 2)质点黑洞首页

罗浩在空中漂浮着。

当太阳再次从东方升起的时候,罗浩准备从这里离开了。罗浩象是一个小小的精灵,已经变成无害宝宝了。

二十米左右的高度对罗浩来讲有良好的视角,在空中移动也可以躲避大部分地面障碍。

由静止到移动稍显困难,六条触手同时在要移动的前方地面上寻找抓点,慢慢的同时用力。地面上的抓点并没有太过明显的变形,象是轮船的启动,罗浩开始慢慢的移动起来了。只要加速度小,所以拉力也就不大。就像是用一根筷子,推动水中一根巨大的浮木。只要保持持续的推力,不用太大的力气,也可以推动静止的浮木。

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罗浩没有注意到他也利用了月亮的引力。只所以选择日出时间,是人的惯性思维。

不知是不是错觉,罗浩和地面之间有一点排斥力。尽管罗浩每次都是向前方的地面进行拉动,这样就产生一个向前的分力和一个向下的分力。向前的分力可以使罗浩向前。可是向下的分力好像是被一个向上浮力抵消了。

罗浩甚至感觉,这种浮力大于触手对地面的拉力。尤其是在罗浩的移动速度稍稍提起来以后,由于罗浩的感应范围与地面是一个边上浅中间深的交叠区,这种移动产生出快艇在水面快速移动时,那种有跃出水面的感觉。就像是高速下罗浩的域场和地面之间产生了相互间的排斥力。这种排斥力罗浩没办法控制。

也许,地球依然对罗浩有着万有引力,但是地球的引力场对于罗浩几百吨甚至过千吨的质量而言,不到一厘米的直径的球体产生影响微乎其微。就像过去的某些战场,一方一人,另一方有千军万马,可是处于一条狭窄的通道中,只有几个人可以参与战斗,其他人有劲也使不上。

另一种比喻比较恰当,就是压力与压强的关系。如果地球的引力强度为一个G,那么从体积上来说,罗浩的对地引力只有一个人的几千分之一。毕竟人体在地球引力场中,引力可以作用于人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地球的引力场却无法穿透罗浩,无法对罗浩的本体形成着力点,地球的引力就和远处的月球引力没什么区别了。

都可以利用,都没什么影响。

罗浩也还没有学会利用。

虽然罗浩不知道细节,为什么会这样,但是不妨碍罗浩可以感觉到与地面的相对运动时,地面与罗浩的域场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的那种颠簸,与船体与海浪相似。

所以罗浩随时让罗下和罗北两个分身注意保持有一个触手随时与地面保持接触。两个触手,像人的两条腿一样交叉前进。虽不要发力,但作为保证,必须随时准备发力。如果罗浩离地面太远,就要他俩负责将罗浩拉回与地面合适的距离。而罗南负责前方,罗东和罗西负责左右两面。只有罗上没有负责行走,而是对周围进行观察。

罗浩就像是蜘蛛侠一样在高原的高山峡谷中稳定的飞行。不时射出触手寻找抓地点。但是这种抓地不是用蛛丝粘住物体,而是用触手缠绕住岩石或树木。所以移动速度并不是很快,也就是普通人行走的速度。

因为罗浩巨大的质量和惯性,在罗浩移动起来后,就不需要太多的动力了。只要适当的调整罗浩的飞行状态就可以了。

尤其是在山谷中某些需要转向的地方,必须找到足够坚硬结实的抓地点,才能使罗浩转向。远没有蜘蛛侠那种随心所欲飞行的爽快和激情。更像是放排人在水流中小心翼翼的漂流,不时调整着漂流的状态和方向。

只要一条触手就足以经受罗浩转向的巨大拉力。

罗浩的触手也有限制,不能无限延长,所以罗浩的飞行只能瞄准方向,离地面不能太高,随时处于可控状态下,不停的调整飞行姿态,小心翼翼的进行着飞行。看到或感觉到可以借力的支点,或加速,或转向,向东方飞去。

好在罗浩的感知总可以发现一些埋在山体或地下的岩石。而触手的纤细和洞穿岩石的能力和触手端部湮灭物质的能力,使这种抓地变得很容易。

在罗浩的认知中,青藏高原的形成和教课书上正统的观点不同。在正统的科学观点中,存在一个喜马拉雅山脉的造山运动。在罗浩的认知中,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还有塔里木盆地南北两侧的昆仑、天山都是小行星撞击塔里木盆地后十几秒内形成的。

这些山脉原来比现在高的多,但是经过千百万年雨雪风霜的不停侵蚀,大量的泥沙被冲走。在这些山脉周围形成的大量的、非水平的冲积平原。而这些山脉不停的坍塌、滑坡,形成了现代壮美的高山峡谷。这些地貌特征与板块移动挤压形成的地貌完全不同。明显到火山口与陨石坑的区别。不信,看看环太平洋火山带,它们和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的地址特征一样吗?

所以在青藏高原上飘行,遇到的往往是大片的土褐色荒凉的平原。罗浩在平原上的飘行会比在山峰之间更慢。因为山峰中会有滑坡剩下的大块岩石。而平原上罗浩在地下的着力点往往是埋在地下土中的鹅卵石。

特别是在将那层湮灭物质的液体收回触手的洞口后,只保持对触手前方的湮灭清理,清理出的洞穴直径只略大于触丝的直径。阻力就小多了。甚至小到可以与空气同等对待的程度。

但是作为人来讲,现在带着前世为人的记忆,现在能够飞行了,难道不令人激动的难以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