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冲距离县城十余里,就在南下湖广的驿道边上。树林冲周边有九井溪、响水崖、龙门寺、棠梨宫等风景名胜,风景优美,景色宜人。县衙的官员和文人墨客们,经常乘着闲暇相约到山里游玩。他们诗词唱和,不亦乐乎。树林冲的乡民们,眼看着这些官员们披红着绿,骑马坐桥地往山里去,十分眼热。大人们总会指着他们借机教育自家的孩子:“你看读书多好啊!你还不发狠读书?”因此大多数人家都很重视孩子入学读书,形成了很好的耕读传家的家风和乡风。
树林冲是李氏的主要聚居地,始迁祖李巨诚带来的“耕读传家”的家风自然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自江西瓦屑坝迁徙太湖后的第八代,又从九村畈辗转迁居这里以来,又居住了六代之久。只是李长森家这一支人丁不是很兴旺,几乎代代都是单传。也许是这个原因。他们一家就特别重视读书,也代代都考起了秀才,现在李长森又在科举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不但考中进士,还是二甲第一名,也就是仅次于头甲状元、榜眼、探花的“金殿传胪”,家道兴隆指日可待。因此,周围的邻居自然也敬他们家里的人三分。何况,李长森弟兄八人,虽然有两个出嗣他家,也还有六人之多,娶妻生子后人数更多,自然也是人多势众,纵使并不横行乡里,乡邻也要尊重他们几分。
刚满十八的顾氏带着刚满周岁的婴儿,人地生疏,自然倍感陌生和孤独。在众多的妯娌里,她虽然排行第四,下面还有四个妯娌称呼她为嫂子,但按年龄她最小。虽然妯娌们审时度势,知道要多多呵护她些,但百人百性,知人知面不知心,她总是小心翼翼地周旋在众妯娌当中,生怕稍不留心就会让人笑话或令人生嫌,内心深处自然更易产生形单影只的孤独之感。婆婆陈氏虽然六十多岁了,但是耳聪目明,贤良慈爱,知道她的难处,对她照顾有加,还常常叮嘱妯娌们要格外照看顾氏一些。顾氏心里十分感激,但表面上还要逞强,说她能够和妯娌们好好相处,不让婆婆操心。
再者,幸得小燕生长得十分可爱,很快就学会了走路、说话,在老家树林冲优美自由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着。顾氏也读过些书,平日里就读一些《二十四孝》、《幼学琼林》之类的故事给小燕生听。有时候,小燕生哭闹起来,只要顾氏说声;“燕生乖,我们来读书!”小燕生就爬到顾氏的腿上,偎依在顾氏的怀里,等着母亲读书。只要顾氏一读书,一岁多的孩子居然在母亲怀里不哭不闹,可以待上几个时辰。顾氏也愿意用这种方式来消磨漫长的时光。
然而,顾氏也不能一天到晚总是陪伴孩子,她还得跟着妯娌们一起学做一些家务。虽然她很少做过家务,更不会做家务,但是为了不让别人说闲话,她总是主动去给妯娌们帮忙。这个时候,她就把小燕生交给婆婆陈氏。陈氏看她主动去做家务,并不阻止,心里却很有些过意不去。所以,陈氏总是故意逗哭小燕生,然后就喊顾氏:“我带不了了,你快些过来。”妯娌们虽然也有心知婆婆用意的,但也不好当面说破。只等顾氏走开了,便有人说:“你看妈嘞,又把孩子逗哭了。”这时便有一两个也接过话头说:“妈就是怕她累着!”“我们可享不了这样的福哦。”老二比较忠厚,就会小声说:“你们也别嚼舌根!人家多大?比我女儿还小呢!”大家便不再做声,照旧干自己的活。就这样,一家人倒也和和气气。
白天倒也容易过去,可是到了夜晚,关上房门,母子二人相对的时候,顾氏就免不了思念丈夫,搂着小燕生偷偷哭泣。滚烫的泪珠滴在小燕生的脸上,小燕生就抬起头,睁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母亲。人多嘴杂,有时顾氏难免被人抢白,心里特别委屈,却不敢说什么,只得强忍在心里。可是一到了晚上,独自面对儿子的时候,眼泪就像打开闸门的水一样,滚滚流下。此刻,小燕生便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抹去母亲脸上的泪水。顾氏又不禁破涕为笑了。
这时,顾氏便找出书来,一边读给儿子听,一边抵御自己内心的寂寞与忧伤。读着读着,小燕生睡了,顾氏也不觉得,照旧小声读着。直到突然发现孩子已经睡了着,自己也不禁“扑哧”一笑。这样笑着,顺势在儿子的脸上亲一下,心也安静下来了。
也许是常常看到母亲以泪洗面的情景,在小燕生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怜悯的种子吧。这颗种子发芽长大后就成为了一棵善良怜悯、多愁善感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