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光西地区的璀璨明珠,耕阳城无疑独占鳌头。这座名扬四海的城池,源于那漫山遍野的金黄玉米田,故此得名。
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南朝,而隋开皇九年的一次变革,为它正式冠上了“耕阳”之名。然而,岁月流转,明朝成化年间的一场山寇之乱,旧县城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于是县治所不得不迁往这座更具战略意义的耕阳城。
谈及耕阳城,这座洪武二十四年兴起的城池,初为土筑,而后砖石加固,坚实如铁。它不仅是明朝二十四处海防要塞中的一颗璀璨星辰,更是沿海防线上一座举足轻重的堡垒。
当年,朱元璋派遣的六千余名旗兵,正是驻守于此,守护着耕阳的安宁与繁荣。如今,耕阳已发展成为一支庞大的海防军事力量,统领着东华、吴川、阳江、信宜、阳春五座守卫千户所,隶属于威严的前军都督府。
正德年间,耕阳更是迎来了发展的巅峰。广海市舶司迁至耕阳港,使得耕阳一跃成为光东四大造船中心之一,商贸繁荣,船只往来如梭。然而,好景不长,洪兴十四年,市舶司迁至香山,耕阳虽失去了这一殊荣,却仍旧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与地位。
在这座集军事、外贸于一体的港口新城中,一个年轻的书生意外闯入了这片陌生的土地。他原本打算节省路费,蹭个顺风车回家,却不料方向大错,从东华府的最西边来到了最东边,耗费了整整两天的时间。心中的无奈与失落可想而知,但他也明白,既来之则安之。
刘泽站在一棵盛开的海棠花树下,举头望着这条繁华的街道,心中五味杂陈。街道上,一箱箱货物从码头运送过来,又送往四面八方,行人与马车络绎不绝,甚至不时发生一些小小的交通事故。然而,这些都未能影响到刘泽的心情,他深吸一口气,决定在这座陌生的城市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未来。
炸虾,这道香脆可口的小吃,仿佛拥有魔力一般,让人一尝难忘。他手中捧着的,正是这样一份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他心满意足地咀嚼着,每一口都充满了虾肉的鲜美和炸至金黄的酥脆。当他将这份美味的小吃一扫而光后,他便怀揣着轻松愉悦的心情,继续在街道上悠闲地漫步。
与其说他在闲逛,不如说他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市场调查”。街道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各种光西地区的土特产让人眼花缭乱,每一件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手工艺品精致绝伦,陶瓷器皿色彩斑斓,海产品新鲜诱人,纺织品柔软舒适。
甚至,他还惊奇地发现,这里竟然有矿石出售,这在其他地方可是难得一见的。
更让他感到新奇的是,在这条街道上,他看到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种。有来自南亚的异域风情人士,有黑人兄弟们在街头交谈,还有白皮肤的海方人在挑选商品。这些外国人的出现,给这条街道增添了几分国际化的色彩。
尽管外国人并不少见,但街道上的行人对他们的存在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并没有过多的惊讶或议论。这也反映出耕阳这座城市的开放和包容。
明朝虽然实行海禁政策,但在光东地区,由于生产资料的匮乏和朝廷的不够重视,这一政策的约束力大打折扣。据史料记载,酸枣牙人通过行贿光东指挥使白宇,得以在澳门沿岸停泊船只、进行贸易。这种“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现象在光东地区尤为普遍,就连小小的耕阳也难以幸免。
南京刑部尚书郑晓到光东视察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人逐山海矿治番船之利,不务农田。”这也反映了当时光东地区人们追逐利益的现实状况。而耕阳作为光东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吸引了众多外国商人前来谋求利益。
当刘泽走到一间规模宏大的店铺前时,他不由得停下脚步,好奇地朝里面望去。这家店铺装修豪华,商品种类繁多,分明是一间真正意义上的百货店。特产区、布匹区、瓷器区等分区明确,各种商品摆放得整整齐齐,让人一目了然。刘泽在这里流连忘返,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惊喜的宝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