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天空宛如一块被精心打磨的浅蓝色水晶,晶莹剔透,让人心旷神怡。题目在晨光的照耀下,逐一呈现在众人眼前。接下来的四书题和五经题,如清风拂面,既有古风的典雅,又不失传统的韵味,让人不禁对出题者宁知县的深厚学识刮目相看。
“务实求真道,方知世事艰?”当刘泽看到这道题目时,他仿佛被一阵狂风吹得心神不定。他深吸了一口清晨的清新空气,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随后,他迅速闭上眼睛,开始在脑海中翻阅那一篇篇曾经熟读的经典文章。
“务实求真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是这个!他感到自己的心跳逐渐加快,汗水开始从额头渗出,太阳穴的跳动也变得异常明显。
刘泽努力让自己的思绪回归平静,他知道,此时最需要的是冷静和理智。他再次闭上眼睛,开始更加仔细地搜寻脑海中的记忆。一篇篇文章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但似乎都与题目擦肩而过,无法完美契合。
就在这时,他的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一个模糊的记忆片段。那是一次偶然间翻阅古籍时,看到的一句关于“务实求真道”的注解。他猛地睁开眼睛,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冷静!冷静!”他再次提醒自己,然后深吸一口气,开始仔细回忆那个注解的内容。终于,他想起了那句话的完整含义,也找到了与题目相匹配的答案。
他长舒一口气,心中充满了庆幸和喜悦。他知道,这次能够顺利解答这道截搭题,不仅得益于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更得益于平时对知识的积累和对经典文章的理解。
刘泽终于明白了宁知县出这道题目的用意,不仅是为了考验他们的学识,更是为了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和思维灵活性。他暗自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以应对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将所学知识反复付诸实践,方能磨砺成文采斐然的君子。然而,刘泽对此却有着深深的无奈与苦楚。
刘泽曾沉溺于古籍的海洋,一手行云流水般的毛笔字也引得众人赞誉,但真要他提笔写篇八股文,却是难如登天。每当他试图触及那片领域,内心的恐惧就如同潮水般涌来,让他无所适从。他无奈地苦笑,感觉自己如同被束缚在无尽的黑暗中,找不到出路。
他仰望天空,眼中闪过一丝泪光。那泪,不是为自己流的,而是为了他心爱的妹妹晓晓。想到晓晓可能沦为丫环的命运,他的心中便充满了不甘与愤怒。他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更无法容忍自己的无能为力。
绝望,如同冰冷的利刃,深深地刺入他的心脏。他的脸色阴沉不定,眼中充满了血丝。他紧握拳头,指甲深深掐入掌肉,疼痛感传来,却不及内心的绞痛。他在权衡,在挣扎,试图寻找一线生机。
然而,他的对手闫振水却在一旁冷眼旁观,看着他的挣扎与无奈。闫振水心中暗自得意,他早就看出刘泽在这方面的短板,因此故意出了这样的题目来刁难他。他看着刘泽久久不执笔,嘴角微微翘起,仿佛在嘲笑刘泽的无能。
然而,刘泽并没有被击败。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愤怒与不甘。他明白,赌约输了,妹妹的命运可能无法改变。但他并不打算就此放弃。他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执念,他要打造一个商业帝国,用金钱和权力来挽回晓晓的命运。
他相信,凭着他的能力和毅力,他一定能够成功。上辈子作为孤儿的磨砺让他学会了坚韧与拼搏,他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执着的追求。他相信,只要他肯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也一定能够改变晓晓的命运。
他微微一笑,心中充满了坚定与自信。他知道,这条道路可能会充满艰辛与挑战,但他愿意接受这一切。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成为那个有文采、有能力的君子,才能真正地保护他所爱的人。
在学习的道路上,刘泽始终铭记那句古老的教诲:“务实求真道,方知世事艰?”这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提醒,更像是一道深入骨髓的谜题,时常在他脑海中盘旋。
此刻,他手中紧握着那张决定命运的试卷,仿佛握着整个大月朝的未来。他准备以纸张撕裂的声音,宣告自己科举之路的终结,同时也预示着他商业帝国的崛起。
然而,就在那一刻,他的手指突然僵住了。记忆的闸门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打开,前世的点滴在脑海中翻腾、交融。那些追逐文史的日子,那段为了接近心仪的女研究生而研读的八股文截搭题,此刻都化作一股清泉,滋润着他干涸的心田。
“务实求真道,方知世事艰。”、强调的是学习的实践性。单纯依赖“学而时习之”,在这个时代显然不足以成就一个“务实求真道”。
首句“浮华遮慧眼”指出,人们往往被表面的华丽所迷惑,无法看清事物的真相。
次句“巧饰掩真颜”进一步说明,人们通过巧妙的掩饰和伪装,使得真实的面貌被掩盖起来。
后两句“务实求真道,方知世事艰”则表达了儒家思想中谦逊、务实的精神,指出只有踏实求真,才能真正了解世事的艰辛和真实面貌。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符合四书五经中儒家思想的精髓。
刘泽想到了班主任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只有不调皮捣蛋的学生,将来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但这样的逻辑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想要实现理想,需要的不仅仅是表面的乖巧,更需要深入骨髓的勤奋和刻苦。
他回想起《诗经》中的原句:“务实求真道。”真正的君子,如同雕琢玉器一般,需要经过切割、磋平、雕琢、打磨等多个环节,才能展现出璀璨的光华。
于是,刘泽明白了这道题的真正意图:它考验的不仅是对知识的理解,更是对思维的辨析。他将关注的焦点从“学而时习之”转向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此展现出自己对学习之道的深刻领悟。
就这样,刘泽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成功破解了这道令人终生难忘的题目。他的科举之路也因此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他日后在大月朝的商业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