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15竹书晴天(1 / 2)重生在海洋时代首页

昨晚看着天气阴沉沉的,还以为今天会有雨,没想到过了中午又是一个艳阳天,太阳高高的挂在了天空,温度又升起来了。

在粮城林府的一个小院里的游廊上面的青瓦反射着天上的阳光。

游廊上面攀爬着翠绿摇曳的藤萝,将小院笼罩了葱茏绿意,院内植着花草树木,几多或红或蓝的小花,将小院渲染的野趣十足,也给小院带来了些许阴凉。

院内站着一个少年。少年大约十四五岁,一脸婴儿肥,一双又黑又亮的眸子神采奕奕。一身蓝色长袍,腰间一条黑色腰带上面悬挂两块玉佩,腰带上还挂着一个绣着两只肥鸭子的荷包,脚上穿着黑色长靴,头上还带了网巾。

他站在院儿中,看着院中铺在地上凉席和放在上面的案桌。

是这个小院儿就是林父带林夕看藏着暗室的那个小院儿。

林夕的教学场所之所以会变到这里,教学成现在这种情况,是因为那个小丫头做的太狂了,被林海氏给镇压下去了。

首先第一点,小丫头在学习认草药的时候,不认真经常自己偷吃草药。这本来没啥,草药其中很多都可以当做零嘴吃的,但是小丫头只顾口感而不顾药性。

这种情况还让林夕发现,林夕说了她几次,她屡教不改,人心没有办法为了小丫头的身体健康只好把他告到林海氏哪里。

第二个原因实际上没有什么,是林夕告状的时候,只是顺带的提了一嘴,林夕的第一位陈先生给林夕留下了很多书籍。

林夕在广州流连的期间也买了很多书籍,只要是家里没有的他就往回买,其中掺杂着很都不适合小丫头看的东西。林夕开始没有意识到他把所有的书都堆在他的书房里任由小丫头翻看。

这些书中就有很多是林夕买来想着装点下门面,名人字画买了不少,诗书也是买了好大一车,装了一个书房。

直到一天小丫头拿着一本书来问他。为什么这本书里说的上古时期事情自己交给他的禅让制不一样的。

林夕拿过那本书一看原来是陈先生留下的一本书叫做竹书记年。

这本书叶写着很多陈先生的批语。但陈先生也和林夕主动谈论起这本书,并且陈先生对认为这本书是伪造的。

陈先生还向林夕详细的介绍了竹书纪年这本书是怎么被发现的,太康二年,有一个盗墓贼,挖开个古墓,里面到处散落着很多写着文字的竹简,后来经过官府的整理之后呢,整理了整整十大车。

当时的西晋皇帝司马炎已经建立了晋国15年,刚刚消灭的东吴三分天下,归为也正是春风得意。

他听说从古墓里发现了古简,就组织朝廷里的史官们进行翻译和破解。

经过史官们的研究发现这些竹简全部来自战国时期的魏国。而墓的主人身份也不简单,他是魏国的第4任君主魏襄王。

最后史官们从里面整理出来的75篇文献,合计超过了十万字,其中最珍贵的就13篇,这是魏国史官所写。

内容按照年代时间记录,是当时最为权威最为标准的官方正史。

它从上古时期皇帝开始记录,一直写到春秋战国时期,一共记录了89位帝王,跨越了1847年的历史。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呢,为了在思想上控制天下的百姓,他把除了秦国以外的各国史书全部都给烧掉,而竹书记年,因为被魏襄王带到了陵墓里,因此就躲过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但是就是这样一部珍贵的史书,在很长那段时间里啊,受到统治者的封禁,一直被列为异端邪说,甚至到了唐末宋初的时候还失传的。

到了明朝时期这本书又神奇的在民间出现,而被称为今本竹书纪年也就是小丫头手里拿的这一本。

林夕还知道陈先生不知道的一些事情。清朝的时候呢,历史学家提出了一个想法,竹书纪年呢,既然从西晋的时期就已经发现,那么毕竟有不少的文人在写书的时候呢,就进行引用,那么如果从这些文章中进行寻找,也许还能还原一部分的竹书纪年的内容。

于是从那是开始,经历王国维、范祥龙等多位史学家的接力研究,终于从各种资料文献中提取了一部分竹书青年的内容,把最终编译成书,被称为古本竹书纪年。

陈先生讲读书这本竹书纪年记载了很多内容,不但与史记记载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大相迳庭。

比如说关于尧舜与禅让的真相,儒家正统向来是厚古薄今,简单的说就是非常推崇。古代每每谈起圣皇之治呢,必定对三皇五帝、尧舜禹唐进行歌颂。

把帝王强权交替带来的冲突都贤能化、禅让化,以此来树立皇帝政家天下的史客观。

根据史记的记载,尧舜与三代相互禅让,成就了一段佳话,而被后世之人的弘扬,也是无数帝王学习的榜样。

但是竹书记年里的记载却让人大跌眼镜。读书纪年记载说,尧老了,于是顺着发动政变,囚禁了尧,夺取了他的地位,并且把尧的儿子丹朱也给囚禁了起来,并且不允许他和他的父亲尧见面。

尧舜禅让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是一场典型的宫廷政变。

比如按照韩非子的说法呢,舜禹商周四个开国君主,都是以臣子的身份弑君谋反,建立了新的王朝,没有什么圣的。他们的做法都是一样的。

伊尹商朝开国国君商汤的老师,他的建立商朝之后,拜义伊尹为国相。

商汤死后,伊尹又辅佐了太甲等三代商王,可谓是四朝元老。

史记记的殷本记中记载太甲帝继位之后不遵守规矩,不把规定放在眼里,为了教育太甲,伊尹把他关到了桐宫里面。

过四年之后呢,太甲终于改过自新,伊尹亲自把太甲迎接回来,继续让他做商王。伊尹也因此被歌颂为千古第一贤相。

可是竹书纪年写的这段故事却是一场典型的宫廷政变。

作为大臣的伊尹流放了自己的帝王太甲。四年之后,太甲终于从流放地逃了出来,杀进了皇宫杀死了一重新夺回了王位。

共和之政,周厉王时代呢,因为种种暴政呢,引发了国人暴动,大家赶走了周历王,但是呢,国不可一日无君,当时周厉王的太子还小,于是周公和昭公两个人联合执政,14年之后呢,周厉王的太子长大了。周公和召公呢,共同辅佐他继位啊,成为周宣王,这段时期呢,被称为共和之政。

那么这段历史在史记中也有记载,对周公和召公两个人也是多加赞赏。

可是竹书记年给出了另外一个版本,周朝其实有一个诸侯国叫共,君主的名字叫和,他趁着周朝大乱的夺取了大权,这段历史呢,被称为共和之政,那么所谓的共和其实是共国的和。

竹书纪年因为成熟于战国时代,而且唯一没有经历秦国而得以保存下来的史书,因此许多人都认为啊,他的权威性要远远大于史记。

而且竹书纪年的作者应该是魏国的史官,那么它应该正儿八经的官方史书,而史官修史基本都是实事求是,历史是怎么样就怎么样记录,而不是随性修改。

但史记的作着司马迁是个人修史,司马迁写史记所参考的春秋、左传、国语这些书其实并不是官方是说发,中间不免掺杂着司马迁个人的主观意愿,他书写的历史呢,也不一定完全契合客观事实。

另外,如果从人情的角度来看呢,竹书纪言里记载的显然更符合人性站在权力顶端的人怎么可能那么善良?因此,从这些角度来看,竹书纪年显然要比史记更加权威,更加靠谱。

陈先生认为这本书是伪作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个就是西晋的人,他们可是看过这本书的,而且人家把这本书跟这个史记、春秋做个对比,

他们说其记年13篇,继夏以来,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盖魏国之史书,大略于春秋皆多相应,也就是说,西晋的人拿这本书跟春秋啊,史记啊都相印证过。

就是这几本书的内容啊,大致都差不多,只是有一些极个别的对不上,但这个不包括禅让制,也就是说人古时本竹书记年里记载的也是禅让制。

第二个原因,这本今本竹书出现的时间。当时正是大明外贸经济发展的时期。这本书的出现,很可能是当时的商人为了争夺政治权利而提出的理论思想准备的。

因为陈先生说这书里的很多内容向他学习过的尼德兰利亚人的经商之法。以及荷兰人所推崇的自由竞争和反对压迫商人的意思在里面。

另外当时商代早期,应该还保留了一些部落的特征,有点儿像的最原始的家族的族老会。比如说家主不听话,放逐你个两年好了再,接回来,这也正常。

毕竟作为族长那个位置不是什么人都能接任的,既然他有接任族长的资格,只是处理事情是有毛病,让他冷静一下,等他想明白了,继续担任族长的职位,这在大明的民间也不是没有出现过。

陈先生当时语重心长的对林夕说,所以我们现在看历史,你不能说啊,这个不符合人性,那个不符合逻辑,不符合价值观,你就不信。

说白了,他只是不符合你的逻辑,它并不代表不符合古人的。所以跳开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行为规范来解读当时的历史就是想歪曲历史,给自己的歪理邪说找借口,而今本竹书就属于这一类型。

第三点即使是这个当年晋国在墓里边挖出来那会它也是只能代表晋国和魏国一家之言。

在而且当年各国的史书秦始皇并没有把他们一把火全部烧掉。比如说春秋就是鲁国的史书。

赵国、秦国、楚国都是有史官,都有记载史的史书。但是那些史书由于保管不善,和秦始皇焚烧了一部分大多都轶失了但是秦国的史书也流传下来了。又不是说只有你晋国、魏国人记载的历史才是真实的。

但是竹书纪年的权威有一个非常重要前提,那就是当年西晋的那帮史官是非常靠谱,完全还原了找到了那些竹简的的本意。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竹书纪年有可能被人为的修改。

竹书记年发现于西晋,从战国到西晋,中间隔着几百年的历史,而且竹书纪年所用的文字是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魏国文字。

那么西晋这帮老学究们能不能准确的翻译这本史书还值得商榷。

其实呢,竹书记年的真伪是一个政治问题。

对三皇五帝的祖先崇拜是在周朝建立,对上古先贤传播的起点应该是在周朝。

而周王朝创造或者美化远古传说是有自己的政治考量的。

武王伐商后的周朝政权新立四处的都有心怀叛意的异族诸侯,所以拉拢亲近的诸侯,并形成稳定的政治联盟便是周朝的当务之急。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树立一个伟大的时代或者一种伟大的精神偶像,十分有利于凝聚人心。打着前朝贤臣明君的旗号呢,以宣示自身的权威。

而周的目的就是想以先贤后代的身份增加心理政权的合法性。

其实细究中国神话传说就可以发现,远古传出的贤王是皇帝嫡系后代,而夏商周上古三朝的血脉都可以归到皇帝身上,大禹是皇帝的玄孙,商的始祖是皇帝的四世子,而周氏祖继则更是直接继承皇帝本性的直系后裔。

所以呢,无论三皇五帝有多少是讹传,但对于初入中原的周朝一族来说呢,这样的传说能把许多中原强族和周人拉到一个祖先的名下,同时强调了姬姓作为皇帝嫡系的地位,拉拢诸侯的意图十分明显。

而实际上直到商朝灭亡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商人一族依旧能够和监视他们的三监一起发动叛乱,威胁周天子。

可见周朝初期在强族林立的情况之下,西周的处境并不十分乐观。

而在之后的周朝历史中呢,众人以先贤后代为起点,延伸出了宗法之天命华夷论和血缘分封制,最终为中国古典时代的政治体系和思想伦理奠定了基础。而这个周朝政权的合法性直接挂钩的。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礼崩乐坏的年代,大权衰落的周王室开始不断受到强势诸侯国的挑战,而竹书纪年的诞生日期呢,又于春秋末年三家分晋的时间点十分接近。

但除了竹书记年的记载的内容之外,它的出土时间可疑恰巧是在司马氏篡权的西晋时期被挖掘出来,在距离汉武大帝独尊儒术数百年之后的西晋。

一本内容侮辱儒家圣人的史书,竟然得到了晋朝上下如此重视和传播。要知道,作为官方指导思想的儒家学说,尧舜禹对儒家思想的地位非同小可,一旦这个信仰动摇,那么整个儒家思想就会失去根基。

但曾经历经焚出坑儒而独霸天下为儒家,竟然对此异端邪说没有产生丝毫的压制,难道真的只是历史巧合而已?

另外一种猜测,就是得国不正的司马氏为了掩盖其祖先司马懿的篡权史,对竹书纪年中的尧舜禹篡位的记载视为一种机遇,因为这种说法给司马氏的篡权自理提供了某种理论支持。

竹书纪年中记载全部内容也都是围绕窜权展开的,再回想一下西晋的历史,司马炎也是靠着夺取了曹魏的大权才建立了西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