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0章 拒稿才是科研主旋律(1 / 2)重生科研,这一次不要猝死首页

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在一堆零零散散的事情中一周又过去了。

周一,李荣到实验室后,习惯性的打开邮箱浏览了一遍,发现了一封新的邮件,点开一看,原来是投《自然》的那篇文章返回来了。

文章是经过同行评审之后返回来的意见,三个审稿人意见都比较负面,最后编辑建议转投《Nature Communications》。

这个结果并没有出乎李荣所料,一篇文章通常在写完的时候基本就知道文章档次。况且《自然》和《科学》这种顶级的期刊必须得有大量的基础支撑,在刚开始研究的时候想要发表正刊希望还是过于渺茫。

当然在一开始的时候,张辅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投的,主打的便是白嫖审稿人意见。

张辅这周已经上京去进行答辩了,李荣将审稿意见转发给了张辅,张辅很快便给了回应,

“你按照审稿人的要求改改,等我回来再商量投哪个期刊。”

看得出来张辅不太想听从编辑的转投建议,毕竟《NC》一直是被视为子刊入门级,也被视为《自然》系列期刊的文章回收站,张辅可能想试试《自然》的大子刊。

在中国,通常一个研究者说自己发了子刊,那么基本上就是指《NC》,因为如果是大子刊,大家通常会直接说期刊的名字。

这也好理解,毕竟在中国,“前五”肯定不是第三名,“前二”肯定不是第一名,大家都在尽力抬高自己的成果地位。

既然要换投期刊,那么整个文章都需要调整。《Nature》和《Science》对于文章要求便是简练,所以在投的时候初稿便进行了浓缩,现在又要基于审稿意见进行扩写和修改。

张辅回来后已经是三天后了。李荣到他办公室的时候,发现张辅满脸笑容,立刻意识到这次答辩的结果很好,

“老师,看样子要提前祝贺您当选新科优青了。”

“诶,现在可不许提前说,结果还没下来呢。”不过张辅还是笑得合不拢嘴。

人才项目的评选是当场进行答辩,虽然答辩结果需要一两个月之后才能公布,但是基本上当场就能知道专家的态度,再加上张辅在京城多停留了一天,估计消息也打探的差不多。

“老师,现在我已经把能改的部分改完了,审稿人提的有些问题实在没法改,要求调整实验啥的不太现实,您看看还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吗?”李荣将电脑放在张辅桌上,打开修改的内容展示到。

张辅拿起鼠标,翻动了一下,说道,

“就按照你这样去做吧,下次准备投哪?”

“老师,我想按照编辑的意见直接转投《NC》,我觉得应该差不多。”

“不想试一下《NCC》嘛,我觉得可以试一下。”张辅抬起头看向他。

《NCC》的全称为《Nature Climate Change》,作为全球变化领域的顶级期刊,目前的影响因子为15分左右,并在后续几年会持续上涨到30分左右,不过年收文量一直在200篇左右。

“老师,这个期刊太难了,而且我觉得和我的研究不是特别符合,我想着不试了吧。”李荣有点犹豫。

“行吧,那就依你,你改改然后投《NC》吧。”张辅今天出乎意料地好说话,点了点头便由李荣自行决定。

“好的老师,那我下来把文章发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