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减少科举取士数量之事,臣请陛下三思!”
尽管已知陛下减少科举取士数量之心,王展还是忍不住进言。
学子们日夜苦读,为的就是入仕报国。减少取士之数,会让多少学子的理想前程化为泡影?国朝也将减少多少能臣干吏?
与其减少取士,不如废除恩荫。
朱宣伊垂下眼眸:“此事再议。”
【除此之外,朱宣伊改革了科举的科目。
此前,科举科目较为单一,只有一科,考试内容有三部分。
一是记诵题,相当于填空题、名词解释题,考察考生对经书的熟悉程度;
二是策论题,针对时政写议论文,点明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是理解题,从《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中选取一句话,写一篇作文。
朱宣伊将取消了记诵题,保留策论和阅读理解,但将此分为两科:一是重策论的时策科;二是重经义的经义科。】
朱宣伊想过增加科举科目,但还没想过把原科目拆分为二。
“策论科考察考生对时政的见解,选拔济世之臣。经义科考察考生对经义的熟悉程度和理解程度,选拔博学多识之士。”朱宣伊忽然灵光一现,缓缓吐出两个字,“分流?”
王清然对此大为赞赏:“科举不是选拔死记硬背之人,学子对经义典籍应以理解为上,不必强求学子一字不差地背诵原文。”
礼部尚书郭寂亦认可,道:“一分为二,择一报考,考试时间大大缩短,每科半天即可。如此,考生便不用在考场受苦。”
【同时,朱宣伊增加律法科、术算科。】
“什么?”有臣子惊讶到失态,“术算微末之术,怎可入科举?”
这话太史令周回可就不同意了。
他道:“此言差矣,从已得后世书籍可知,后世将术算称为数学,乃是一门大学问。且,发展科学、探索宇宙,怎么能没有数学?”
朱宣伊:“律法科考察法律知识,选拔司法人才,律法科进士可以入司法监察部门;术算科考察数学和天文知识,此科进士可入太史局、工部等部门。大胤需要这些人才,以科举选拔,有何不可?”
刘斐然:“陛下圣明!”
【所以,从昭文时期开始,大胤的科举分为时策、经义、律法、术算四科。】
学生甲脸色苍白:“每榜录取160人,那么平均每科40人……时策、经义二科80人,更少了!更少了!”
学生甲不通律法,不擅术算,若科举改革,他只能报考时策或者经义科。
压力更大了,前途更加渺茫了,学生甲几欲落泪。
太难了吧!
如学生甲这样的人数不胜数,有些人却是欢欣雀跃。
原因无它,这些人擅长术算。
这些人激动得原地转:“我也能科举,我也有机会中进士!太好了太好了!”
“不拘一格广纳人才!这就是昭文气度、盛世气象!”
【时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一直很受欢迎,是最热门的科目。
律法科因为就业方向为权力较大的司法监察系统,热度仅在时策之下,有时甚至超过时策。
经义科出了很多史官,《紫云记》的作者许树就是经义科的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