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希拍历史剧,细节堪忧长期被人诟病。比较典型的是《三国》中,董卓张嘴就说“乐不思蜀”,刘备居然说“袁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曹操竟然洞悉数十年后的事情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稍有历史常识的人,看高希希版《三国》都看不下去的。
▲《冰雪尖刀连》剧照(一)
到了《冰雪尖刀连》,高希希的老毛病又犯了。按理说《冰雪尖刀连》改编自兰晓龙的《冬与狮》,剧本质量没的说。况且,《冬与狮》已有影版《长津湖》珠玉在前。但是,影版《长津湖》受到时长限制,未能原汁原味的显现《冬与狮》原着的诸多细节。
从观众角度来看,高希希拍《冰雪尖刀连》还是有一定期盼值的。然而,笔者粗略看了一下《冰雪尖刀连》,深感细节没有做到位,最明显的就是50式大檐帽的缺位。众所周知,第9兵团在入朝前驻防东南沿海,准备参加解放台湾岛战役,装束考虑的是便于海岛作战。
▲《冰雪尖刀连》剧照(二)
由于前线吃紧,中央军委不得不急调第9兵团入朝参战,很多官兵来不及穿冬装以抵御朝鲜凛冽的寒风。到了入朝中转站沈阳,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贺晋年看到第9兵团官兵不少人还是身着单衣,紧急命令更换冬装。电视剧《百炼成钢》中,较为精准的反映了这一史实。
实际上,东北军区后勤部为第9兵团入朝参战还是做了精心的准备,最起码还是考虑到了如何应对朝鲜糟糕的天气状况。援引东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撰写的《第九兵团冬装分发情况》,如下图所示:
▲《第九兵团冬装分发情况》
既然准备如此充分,为何第9兵团为何还会出现大面积身着薄装的情况?正如《百炼成钢》中,贺晋年所说:“美国人逼得太急了……”事实如此,战机稍纵即逝,第9兵团入朝作战是具有战略层次考量的,必须要想方设法尽快抵朝,才能真正扭转朝鲜战场的不利局面。
暂且不讲军服,笔者重点谈一下50式大檐帽。《冰雪尖刀连》中的军帽是解放战争后期配发的圆形短檐帽,采用的是棉平布,于1948年12月统一配发,俗称“解放帽”。在此之前,我军的军帽样式并不统一,“解放帽”的横空出世也是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一次预演。
1950年1月,随着国内局势趋于稳定以及有相对充沛的物质基础打底,全军得以统一配备50式军服,军帽也换成了苏式血统浓厚的50式大檐帽。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我东北军区边防部队在鸭绿江畔监视对岸情况,配备的就是50式大檐帽,如下图所示:
▲东北边防军头戴50式大檐帽监视朝鲜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