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决战之战败(1 / 2)崛起在漠北首页

明朝四路大军原拟于万历四十七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日出边墙开始进击,但不巧的是赶上了一场大雪,出兵日期不得不向后推迟了几天。

这场大雪一直下到二月二十四晚上才停,雪刚停不久,立功心切的杨镐就不顾雪后初晴——更兼春雪易融而导致的道路泥泞难行,强令诸军第二天一早就出发,并限令明军四路兵马于农历三月初二抵达各自的进击地点,会攻赫图阿拉。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杨镐的命令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这为后面的一系列失败埋下了伏笔。

更加不幸的是!就在四路明军出动之前,明军的详细兵力和具体部署、作战企图等都已经被后金安插在明军中的细作探知,并很快报到了努尔哈赤那里。

努尔哈赤在得知明军的行动计划后,认为明军南北四路会攻赫图阿拉的计划,看似周详,但实际上却是漏洞百出。

明军南北四路大军之间不但彼此间相隔遥远,彼此距离会攻地点——赫图阿拉的路程也同样相差悬殊,路途则又难易不同;再加上春雪泥泞,早晚间气候寒冷。

况且明军又一贯不重视同其他友军间的沟通联络,这些综合因素会导致四路明军绝不可能做到同时抵达预定的进击合围地点——赫图阿拉的。

想到这里,努尔哈赤冲他最看重的二儿子代善感叹道:“明军这样的安排其中的漏洞太多了!只要咱们能广布斥候,做好侦探,随时了解各路明军的动向,他们这样的排兵布阵,是给了咱大金各个击破的大好机会啊!”

经过连夜的商议后,努尔哈赤很快就做出了应对决断,说出来非常简单,就是采取“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集中兵力、逐路击破的应战方案,将全部的六万八旗主力集结于都城赫图阿拉附近待机而动。

做迎敌地决策后,努尔哈赤几乎把所有的斥候、哨探都撒了出去,详查各路明军的具体动向。六万八旗主力则坐镇都城,寻机待动,做好了应战准备。

就是在这种敌暗我明的情况下,四路明军踏上了出征的路途。

西路明军的溃败:

1619年农历三月初一,杜松率领西路军抵达萨尔浒。

此处距离建奴的伪都赫图阿拉还非常遥远,别说原定的三月初二抵达赫图阿拉了,就是再给他五天时间他都不一定到得了。

抵达萨尔浒后,总兵杜松把所辖兵力一分为二,以两万余人在萨尔浒附近结营待命,他自己则亲率万余精锐前往吉林崖攻击并拔除建奴设在此处的中继补给营地。

早在几天前,努尔哈赤在得知杜松部的西路军是四路明军中行动最快的,率先孤军深入后。就首先安排两旗兵马前往增援驻扎吉林崖的中继营地。一面集结亲率剩下的六旗兵众四万五千多人,加上随行的包衣阿哈和民夫、丁壮等差不多有十万余人,全力奔赴萨尔浒聚歼杜松的西路军。

后金设在吉林崖的这个中继营地原来后金在去年攻下抚顺、清河之后,鉴于此两处孤悬在明朝重兵驻扎的沈阳附近,与赫图阿拉之间不但距离遥远,又重山阻隔,导致后金对抚顺和清河的支援和补给都很不方便,这就非常需要在赫图阿拉和抚顺、清河两处之间设一个中继营地,并驻扎一支军队,以便于随时支援两地。

于是,后金在几個月前在吉林崖建了一个简易的堡寨,并分兵驻守,作为抚顺和清河两处的后援和往来赫图阿拉的中继站。

三月初一杜松率兵抵达吉林崖,殊不知就在杜松留下主力明军扎营待命,自己率领精锐偏军攻打吉林崖时,努尔哈赤亲率的后金主力已经赶到了萨尔浒,杜松接报后,再想回军和主力军汇合已经来不及了。

努尔哈赤也没耽搁,抵达后立即就对明军主力展开了攻击。

杜松这边也已经被驻扎在吉林崖的后金军给咬上了。

就这样,事关大明和后金国运的——萨尔浒之战的首战在萨尔浒和吉林崖两处几乎同时展开。

两军接战后瞬间就进入到了惨烈的肉搏战。

此时后金的女真人久居苦寒之地,常年餐风卧雪为生存而战,乃是那个时代真正的“战斗民族”,个个身强力壮、强悍勇猛。

而杜松率领的明军则都是久经战阵的九边悍卒,或是大明在全国精选的敢战之士,又占据器械精良,武器先进的优势,一时间杀得难解难分。

建奴身强力壮蛮勇善战,走的是刚猛路线;明军则战技精良且兵器占优,和建奴比起来算是技术流;两军厮杀多时,依然胜负难分。

天将过午时分,交战双方肉搏多时都有些体力不支,杜松亲率的明军偏师因为人数较少率先撑不住了。

吉林崖本就有后金的五千守军驻守,还有上万负责转运物资的后金丁壮,这些丁壮虽然大多都是包衣阿哈身份,但在后金全民皆兵的体制下,个个都是可在危急时刻上阵厮杀的。加上努尔哈赤后来又安排了两旗兵马前来支援,总兵力远远大于杜松率领的一万偏师。

在绝对劣势的兵力下,吉林崖的明军偏师首先阵脚开始松动,更不幸的是恰在此时主将杜松中箭落马,随后遭当场格杀,此部明军偏师在失去主将后很快就彻底崩溃,战败后溃散的明军亦被后金军一一围剿捕杀。

击败杜松后,吉林崖的后金军没有片刻耽搁,立即整队赶往萨尔浒汇合后金主力,围剿吉林崖溃散明军的任务则交给了那万余后金丁壮。

后金八旗兵马全部汇合后,原本就兵力远远少于后金军的萨尔浒明军在八旗主力的全力攻击下很快也崩溃了。

随后后金八旗分路出击,全力围剿溃散后的明军。

此战明军西路军主将杜松、保定总兵王宣、总兵赵梦麟,皆在战斗中殉国,明军担任主攻的西路军基本全军覆没,仅有少数溃散的零星明军得以漏网。

后金军之所以要每每全力绞杀明军溃兵,主要是尽量防止此路明军被歼的消息走漏,能多保密一天就多一份胜算。

北路明军的溃败:

明军主力西路军被后金歼灭后,其余的三路兵马因相隔遥远,彼此间又不重视沟通联络,此时都还尚不知情,三路明军依然在各自既定的行军路线向赫图阿拉方向推进。

至三月初一晚间,由马林统率的明北路军行进至尚间崖时(在萨尔浒东北方向),方才从漏网的杜松军溃兵处得知西路军已经战败被歼的情况。

得知情况的马林不敢再继续前进,但没有得到军令又不能私自撤军,就急忙命令军队就地扎营防御,一面立即安排精干的传令兵把西路军被歼的消息加急报告给坐镇沈阳的总指挥杨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