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沈梦林还是小心眼了。
《爆裂鼓手》是一部好电影。
根据外挂记忆,该片获得第72届美国金球奖最佳男配角,第87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辑和最佳音响效果,同时提名最佳影片和最佳剧本。
足以说明这是一部很优秀的电影。
记者们也都是识货的,进电影节看电影的观众们自然也是识货的。
既然是好电影,记者们在观看至于自然受到感染。
但是没想到,几乎所有的急着都为住了沈梦林,愣是没人关注旁边的张国利、邓朝,和打扮的清爽美丽的曹燕。
翻译赶紧解释。
威尼斯电影节是追求艺术的,推崇的都是导演,所以只围绕导演提问。
其实纯粹是瞎几把解释。
谁让张国利和邓朝在威尼斯没人认识呢?
若是旁边站着的是成龍,又或者是巩俐,偏偏导演不是张义眸,那谁管你沈梦林是谁?
长得再帅也不行。
你在堪比小李子,你也不是小李子。
“导演,你是处于什么想法拍摄的这部电影?”
“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学过一篇课文,是关于达芬奇小时候学画画的,老师让他画鸡蛋,从各种角度画鸡蛋,每天重复的画,达芬奇不理解,老师就告诉他,画鸡蛋是画画的基础,学任何一门知识,必须将基础知识学扎实了。从那时候起,我心里就萌生了将来拍一个老师教授学生学知识的电影,最终我选了这么一个故事。我相信,中西文化虽然有所差异,但本质上都是相通的,比如在教育方面,本片中的学生为了学好敲架子鼓,放弃了亲情、爱情、友情,为了突出自己的成就而不惜贬低亲人表兄弟的篮球事业,为了保住自己在乐队的位置而不能尊重和欣赏对手,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练习还跟女朋友分手,成功确实需要练习需要放弃一些东西,他做的不一定对,但他确实通过集中精力刻苦学习获得了一定的成就。”
“那你为什么选这么一個老师呢,这位陈老师为了达成目标不择手段,各种辱骂和体罚学生,在男主表现较差的时候拿男主母亲去世的事情来刺激和羞辱男主,通过打耳光的方式让男主记节拍,你会不会觉得太残忍了?”
“教育有很多种方式,我只是选择了其中最激烈的一种,我没有说这个老师的办法就一定是对的,因为男主受不了他的压迫打了老师一顿,还把他告了。但主角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联系敲鼓,这就说明他适应了这种教育方法……”
“那么男主为什么愿意忍受这种艰苦和羞辱呢?”
“在艺术领域,只有天才和庸才之分,没有中间地带。你想要出色,必须付出血和汗。正如莫扎特所说‘人们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实际上,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我每天花费八小时练琴,人们却用天才两字埋没我的努力’。我国有位音乐人也曾说过“人人都想成为梵高,可没人愿意割耳朵”!”
“可是,艺术是嗜血的。你想要优秀,必须舍身成仁。要么成为天才,要么成为疯子。无论成为天才还是疯子,前提都会影响日常生活。”
……
外国记者们围着沈梦林,国内过来的记者也不甘落后,赶紧也围了上来。
可能是丛明亮不够大牌,再加上张义眸等人也没来,内地的记者来的不多,只有几个门户网站过来凑热闹。
他们挤不进去,就采访其他人。
张国利是老熟人,邓朝的“少年天子”也算有广度,所以大都围着他俩,至于吕乐、曹燕,随便问几句就是了。
……
好电影就是好电影。
官方场刊在第二天给了《爆裂鼓手》4.7的高分。
要知道满分是5.0,……
然后记者们马上将这个消息传到国内,标题很夸张。
“沈梦林初战威尼斯便剑指金狮奖。”
“豪情万丈,《爆裂鼓手》震惊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