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今,他们已经老了,心中所想,也只剩下了年轻时的那点志向和回忆,还有彼此的欣赏。
“太白兄,多年未见,没想到,当年一别,竟成诀别。如今再见,竟是凭着这不知来路的光幕!”
杜甫感慨了一声,不自觉地,已然潸然泪下。
秋风萧瑟,杜甫更觉落寞。
不过片刻,他已经嚎啕大哭,全没史书中,诗圣应有的风采。
他就坐在那,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不知过了多久,又疯了似的,寻了纸笔,开始抄录光幕的诗句。
虽说用不了多久,他便能得到这些诗句,但他却不愿意多等半晌。
因为诗句不全,他几乎每写一部分,便要斟酌着留出空缺,为日后填补做出准备。
……
与此同时,光幕也再度发生了变化。
又是一行文字闪过,随后解说也再度开始。
“唐长安元年(公元701年),李白出生。”
背景音乐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一声婴孩的啼哭。
婴儿的啼哭,仿佛象征了一个时代的开启。
解说也在此刻,再度恢复。
“李白的一生是传奇的,而和他诗词一起流传于世的,还有他身的许多谜团,其中就包含了他的身世。”
“关于李白出生地的记载,一直存有争议,而今普遍认为,应是唐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
“但仍有人坚持,认为其出生地应为碎叶城,四岁后随家人移居剑南道。”
“其祖籍甘肃天水,其家族、家世,皆不详,且难以查证。因而在历史,也出现了各种版本的传说。”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去世。也是在这一年,五岁的李白,开始读书。”
“到十五岁时,李白已经闯下了些许名气,也留下了一些诗句,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才子。”
“少年李白接触到了道家典籍,了解道家思想,并颇为喜爱;他好剑术,喜任侠,年纪轻轻,便已经立下志向。”
“开元六年(公元718年),李白十八岁。他隐居戴天大匡山读书。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等地。”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李白出蜀,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涯,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这一去,便是半生。”
伴随着解说,画面出现了一副地图。
同时还有一条红线,依据着李白的行程,开始绘制轨迹图。
……
魏晋。
嵇康捧着一坛酒,斜卧在大青石。
“瞧了这个李白的诗,我怎么觉得这酒都不香了?”
阮籍瞥了眼嵇康,半开玩笑地嘟囔着。
嵇康闻言,苦笑摇头,手指苍穹,随后神情变得颇为肃穆。
“若是能和这般大才共饮,这酒才有滋味。如今咱们只能瞧瞧如今的诗词,却不能见到其人。”
“只怕不管换做谁,也都要觉得,这酒水索然无味啊!”
阮籍闻言,笑道:“是了!正是这个道理!”
说罢,他便轻声诵读起,光幕,李白的诗句。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李白倒是我的知己,只可惜,无法与之相见啊!”
嵇康也点点头,感慨道:“这面虽然有些用词典故,我不明白,但格律、韵味种种,却都是极好的。”
说到此处,他忽然神色黯然,而后目光看向酒坛,越发觉得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