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章 赵韪跋扈(1 / 2)三国之经天纬地首页

罗贯中所着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名着之一,大名鼎鼎,脍炙人口,很多人对三国故事的了解,更多来源于这本小说,影响极为深远。就连精通历史的刘纬,他最早接触三国历史,也受到《三国演义》的很大影响。

所以,对于演义中没有提起过的人物,即使是刘纬也不太熟悉,其实在正史记载中,这个赵韪算得上小有名气了。

赵韪是益州本土豪门氏族子弟,早年在洛阳朝廷为官,担任过太仓令职务。这个职衔相当于国家粮库总管,权力不小,直属于九卿之一的大司农。

刘璋的父亲刘焉,早年也在朝中为官,作为汉室宗亲的他,颇有野心,谋取益州牧职位后,赵韪弃官不做,随刘焉入蜀。这其实是一笔政治投资,他本人就是益州人,追随刘焉,目的是谋求更高的荣华与前程。

因为赵韪是本地人,而刘焉是个外来户,所以他在就任益州牧后,颇为仰仗赵韪,拉拢益州本地世家大族支持自己,因此,赵韪也得到了重用,在蜀中地位很高。

刘焉去世后,是赵韪拉拢本地实力派,力主由其幼子刘璋继承州牧之位,并表奏朝廷加以赐封。他这么做可不是因为瞅刘璋顺眼,而是想利用刘璋“温仁”的性格(其实就是窝囊),加以利用,自己控制益州权力!

然而,这些还不足以让赵韪在历史上出名,最为关键的是,他后来还发动了一场叛乱,公开反对刘璋,企图取而代之!刘纬通过回忆,认出了眼前这个人就是赵韪时,这一切他也都想起来了!

眼下,赵韪还是父亲刘璋手下的重臣,看座次也能判断出来,看来他还没有发动叛乱,但从他说话时那底气十足的样子来看,此人也是嚣张跋扈惯了的角色。

刚才赵韪的提议,竟然直接被另外一人反驳,他的脸色有些挂不住了,怒视着离门口最近的下位处,冷哼一声道:“小辈!安知大谋?”

刘纬连忙朝刚才提出反对意见的人看去,虽然较远,但还是看清了,此人应该是一名武将。他头戴武梁冠,身着绛红色袍服,腰间扎着铜钩锦带,一副武官打扮。

此人不到三十岁的模样,一脸英气,眉宇间颇有些桀骜不驯之色;虽是坐着,但能看出他身材魁梧健硕,是一员勇将无疑。

“这人又是谁呢?”刘纬一边打量着此人,一边心中念叨。

“依张校尉之意,当如何?”无人插言,刘璋开口问那武将道。

“主公!今东州兵为祸,内乱丛生,我等应先安抚内部,缓图中原为宜!”张校尉拱手施礼,恭敬地对刘璋回应道。

张校尉!是张任吗?刘纬的心中一动,赶紧又好好地看了看那人,越看越觉得,此人正是张任无疑。

这是个忠臣,在后来的历史中,张任是力主抵抗刘备侵略的主要将领,战败后英勇就义,宁死不屈节。正所谓忠臣不事二主,刘纬在基本确定了此人就是张任之后,心中多了一份敬重之情。

张任口中的“东州兵”,是有来历的。他们大多数都是中原、南阳一带的老百姓,是为了躲避战乱,逃亡进蜀地避祸的难民。刘璋虽然暗弱,但颇为仁慈,容留了这些难民,加以安置,并择其勇者编成新军,名为“东州兵”。

因为这些东州兵是外来户,本地人非常排斥和抗拒他们,自然境遇也差,钱粮军饷,任意克扣,最终导致这些东州兵毫无归属感,却变成了扰民的急先锋。

各地报上来的东州兵为祸案件越来越多,刘璋实际上正处于焦头烂额的状态。

其实以目前益州的状况,别说是逐鹿中原了,就连维持稳定都很难,外来的东州士人以及东州兵,与益州本地人势同水火,内乱蠢蠢欲动,还哪有那个实力北出秦川?更何况张鲁在汉中盘踞,从哪出秦川,没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