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他写的《有线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体会》和《无限通信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这两篇论文。
从技术理论的描述和技术研发方向、技术产品方案策略上来看,虽然他只是在文中草草写了几笔,但是与我们的发展战略几乎是不谋而合。
只不过更为大胆,更为,年轻。”
在慎重的措辞当中,有人停顿之后,说出了“年轻”。
“在他给沈川庆教授提交的部分方案当中,我好像看到这个年轻人的身后像是有一只老虎在追猎他。
每一步都很激进,但同时也充满了主观能动性。
天才有的很傲慢,有的很偏激,但总归要有异于常人的一面,才能让他们显得不那么‘异常’。
沈川庆教授和这位青年的大学舍友、课题小组成员,都给出了极为优秀,但同时又有些矛盾的评价。
我想,我们应该慎重对待,现阶段能够给予其应有的合理支持,但必须要有个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危如累卵的局面,需要勇气,但更需要战略定力。”
一位中年人,对周瑜做出了评价,给出了他的判断。
而他们面前的办公桌上,搪瓷杯泛着上世纪才有的质朴光泽,文件上印刷着联邦夏社记者团队的采访报告和更多细节报告文件。
就在会议快结束的时候,有一位中年人,捏着文件纸,突然说道:“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对科技制造业的高额投入。
晶东方打破了我们从零到一的液晶面板产业痛处局面,目前西蜀新科正在向半导体产业进行布局。
我们需要稳定、快速、高质量的发展,但也应该有勇猛突进的勇士,左右都是应该给予的支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去年我们的某些决定,已经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这一次,我们应该加以改正。”
这段话,让朴素会议室的气氛陡然凝滞。
——
一月七号。
经过多次改稿,联邦夏社报纸的第一版面要闻版——的第二页面上,发布了这么一篇文章。
《如何从落后的CRT电视机走到攻坚前沿科技产品的研发型高科技制造企业,西蜀地区的一位八零后企业家给出了他的答案》。
虽然没有头版头条的待遇,但是联邦夏社报纸的发行量、发行区域和单位都不是那些媒体娱乐小报纸和地方性报纸能够比拟的存在。
在这篇文章当中,记者王忠作为常年外出采访的圈内“名人”,不仅用了几百字,简略写出了西蜀新科的“两代人使命”,还对已故西蜀新科前董事长周勇军,在当初做出的创业举动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随后又有几百字的内容,记录了西蜀新科在去年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和去年发布的一系列产品,从第一部攀登电视机,到搭载了自主生产的液晶面板、自主研发的手机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天玑10。
甚至还有不少拍摄西蜀新科甲子、甲丑工厂生产线的图片,其中有一面专利证书铺满的专利墙,极为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