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五四 游天师洞(2 / 2)从末法时代启航首页

没走多久,就到了张师山脚下。杨凡带着九月开始登山。

山顶的张良祠显得破败了不少,墙上一片斑驳。里面也只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独居于此。杨凡想想自己上小学时,学校组织春游还来过这里。那里候这里还是很热闹的,山顶的庙里还有一个小卖部可以买一些零食呢。才二十多年的时间,就完全不一样了。这让杨凡又想起了建鸡山上倒塌的庙。心里感叹白云苍狗,世事变迁。

没有进到庙里去,杨凡带着九月朝南边山腰的天师洞而去。沿着南边一条长满杂草灌木的弯曲小径,慢慢向下行至洞口。

天师洞周围已被郁郁葱葱的树木所覆盖,如不是行至洞口,隔远是看不到这个洞口的。天师洞的洞口高有三米左右,宽有五米左右。这个洞有多深,没人丈量过。以前小时候来天师洞时,也没有进入太远。只走进了十多米,就感觉寒冷刺骨,不敢再往里走。

当地传说,在倭寇入侵时期,这个洞里最多的时候藏了有一千多号人,也不知是真是假。

带着九月往里走去,洞内比洞口要小一些,往里走了几米,就变成了一米多宽,两米多高了。慢慢往里走着。外面的光线照不进来了,里面变得暗了起来。不过这对杨凡并没有影响。杨凡早就可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中视物如昼了。九月也没影响,因为狗狗本来就可以在夜里看清东西的。

洞里的空气还挺新鲜,没有一点异味。看来这洞也没有被什么野物占过。听着淙淙的流水声,杨凡慢慢向里走去。再走了几步,就是一个拐角。转过这个拐角,里面就彻底的黑暗了。

用手摸了摸洞壁,很干燥。明明地上还有一条小水沟,流水淙淙,也不知道为什么洞壁却显得干燥。

再行进几米,气温开始下降。还有丝丝凉风风过。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吹来的。杨凡决定把小时候没有探索完的部分全部探索一遍。

一直往里又走了四五十米,左拐右拐的,也不知道现在的位置位底是在哪里。如果不是对自己这身实力的自信,杨凡还真不敢进到这里来。这里的温度已经快降到零度了。但还是显得很干燥。

看着这里的空间又在变大了,杨凡在想是不是快到底了。也不心急,继续向里走。约莫又走了十来米,里面的空间豁然变得大了起来。这里是一个差不多有一个篮球场大的空间,高度超过三米,里面空旷无比。只在靠着一边洞壁的位置有一个圆形的石桌,石桌周围摆着几个圆形的石凳。离石桌两米远的地方有一张石床。说是石床,就是一整块的长方形大石头,长有二米左右,宽一米五左右,高也差不多是六十公分高,上面非常的平坦。整个石床和石桌石凳完全看不出人工雕凿的痕迹,浑然天成。

在这个洞穴的另一边,有一口一米见方的小池子,也不知道有多深,池子的一边有一个小缺口,有水从这个缺口流出,流入边上的一条小沟,一直向外流去。看来在进来时看到的脚边小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顺着洞壁走着,把整个洞穴走了一圈,再没有发现别的什么东西。

传说这里是张良修道的地方,不应该如此简陋吧。杨凡心里想着。但后来转念一想,古人修道讲究个清静,不沾红尘之物。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自己的精神意志。这里如此简陋也可以理解吧。

也有可能当时这里并不是那么的简陋,待张良修仙有成,飞升而去时,把这里的东西都带起了。或者是张良的后人来取走了也不一定。谁知道呢?无法探究。

让九月自己在这里瞎溜达,杨凡盘膝坐在石床上,开始运行起自己的功法来。这一运行真气,杨凡发现了异常。

真气行走一个周天,从外界融入体内的灵气比在屋后的大峰山顶时吸入的灵气要多一倍。这个发现让杨凡感觉有点惊喜。

看来传说这里是张良的隐居修道之处,还真是有点道理。最起码在这里修炼,要比在外面的效率高一倍。要知道,杨凡在家附近的山里可是找过多个修炼的地方的,都是跟在大峰山顶差不多的水平。

这个环境放在古代怕不是一个小洞天了。杨凡觉得自己以后可以到这里来修炼真气了。起码会让自己的进步更大一些。

接着运行真气,也不知道运行了多久,经脉传来了丝鼓胀的感觉,才停了下来。杨凡用心的感觉了一下。下丹田中的水团起码增加了一颗绿豆大小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