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与韩浩一番攀谈言语中多表达出想招揽韩浩之意,韩浩一直婉言拒绝。董卓表现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抚膺长叹道:“方今圣上年幼,朝中十常侍等祸乱朝政。本官领兵在外,只恨不能清君侧!”
韩玄见状拱手朝董卓拜道:“董大人不必忧心。大将军何进虽手握重兵,然其素来忌惮宦官。想必其欲除十常侍等久矣,然其顾虑太多必不能当机立断。不出旬月,大将军定会召董大人进京除去宦官!”
董卓闻言为之一振,他身旁身旁的一名文士也打量着韩玄,拱手对韩玄道:“二公子好见识,在下李儒字文优,方才二公子所言与在下之见甚似。”
韩玄暗暗一惊,这人便是李儒了,果然像是有一肚子毒计的谋士。韩玄朝李儒拱了拱手道:“不敢与文优先生比肩,此乃玄之浅见。文优先生乃董大人之臂膀,想必已为董大人谋划好了对策。”
李儒看韩玄的眼中带着欣赏之色,董卓大笑道:“我见二公子年纪尚浅,没想到竟有这般见识。了不起!若果如二公子所言,本官定进京助大将军剪灭宦官。二公子不在朝中,竟对朝中之事了如指掌。二公子现居何职?”
韩玄回道:“下官在长沙郡罗县担任县令一职,此次回家是为探望母亲及兄长。”
董卓又问韩浩道:“令弟今年贵庚?”
韩浩答道:“一十有七。”
董卓点点头道:“令弟真乃年轻有为,十七便已担任县令。且见解不凡,日后必定旺汝宗族。”
韩浩谦虚地回了句,董卓问韩玄道:“二公子可愿来老夫手下做事?老夫必为你求个高官厚禄。”
韩玄婉拒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下官虽仅为一小小县令,然罗县百姓亦需要下官为其谋福祉。下官做好县令的本职工作,还罗县百姓安宁稳定的生活,此亦为君分忧。朝堂之上却是需要董大人这样的国之栋梁匡扶社稷。”
董卓见韩玄拒绝他的征辟,有些愠怒之色,见韩玄说得理直气壮又不好反驳,只得作罢。
韩浩和韩玄送走董卓后,韩玄拍着心口道:“好险,若是董卓不顾虑其他强行征辟我和大哥,那我也没办法了。”
韩浩对韩玄道:“董卓貌似忠臣实则暗藏野心,你为何劝其进京。万一其进京祸乱朝纲,则天下大乱矣。”
韩玄没想到韩浩也看出了董卓的面目,说道:“董卓身边谋士李儒乃眼光毒辣之人,就算我不说他也会劝董卓的。况且天下有野心的诸侯何其多,少了他董卓,也会有其他人来。所以啊,大哥,你还是将韩家家业迁往长沙吧。”
韩浩摇摇头道:“我现在王匡太守手下做事,要职在身不好轻易离去。再者母亲及吾妻子家眷众多,路途遥远,北地白波军、黑山军等贼猖獗,万一途中遇到匪寇则危矣。”
韩玄无奈地叹了口气,只好去视察家兵和韩浩的牧场。韩浩为了节省开支,大幅裁员。韩家只剩下一千八百多家兵,牧场倒是挺大的,养有三千多匹并州良马。韩浩为了熟络人情,送了河内太守王匡和董家等大家族共好几千匹马。韩家暂时也没资金再从苏双张世平手上买马了。
韩玄感觉特别肉疼,这么多好马都让韩浩送人了,自己要有这么多马能组建多少骑兵啊。
洛阳,大将军何进幕府。何进跪坐在主座上,摊开手问道:“诸位,有何良策快快说来!”
却见下座幕僚皆沉声不答,他们建议何进劝何太后答应他派兵剿灭十常侍等宦官,何太后不答应他们也没办法。这时一客座上有一人向何进建言:“大将军可召四方猛将豪杰带兵进京,剿灭阉宦。先斩后奏,不怕太后不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