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8章 这我不成跪着要饭的了吗(1 / 2)大明:我被朱棣模拟人生曝光了!首页

永乐十五年,三月末。

水雾笼络在金陵城的上空,燕子北飞的月份,祁王也在文华殿与群臣商议着往北迁都。

主持本次会议的人是太子,参与会议的有内阁学士、六部都察院堂上官、五军都督、锦衣卫指挥、南直隶各卫掌印指挥、给事中、中书舍人、十三道掌印御史、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应天府、翰林院、春坊、光禄寺、钦天监、尚宝司、五军断事及京县官等人。

这份名单似乎有哪里不太对劲……

对了,大明朝从永乐十三年开始,就已经没有太子了。

原太子被废为赣王,改由祁王监国。

更准确的说,从永乐十五年二月二开始,就已经没有祁王了,现在他是大明朝的太子。

以下是二月二日朝会上,由汤老公公所念的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国家建储,不可久旷,天下之本在焉。朕昔戡定祸乱,嗣成大统,就功于多难之际,今基业已成,国泰民安,命尔朱高燨为皇太子。兹尔正位东宫,其敬天惟谨,且抚军监国,尔之职也;六师兆民,宜以仁信恩威怀服其心,用永固于邦家,尚慎戒之。”

自打一个多月前开始,皇帝陛下立储以后就开始不问国事,当了甩手掌柜。

群臣虽然震撼,但也觉得很合理,他们早就料到了这件事。

永乐爷当甩手掌柜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自打两年前开始,永乐爷就已经开始放权给祁王,军政大权皆由文华殿里监国的祁王处理,就连汉王叛乱时都未曾出面。

换做刚登基那会儿的朱棣,一听说有人造反早就带着军队杀过去了,哪儿还有别人什么事。

只不过两年前的皇帝陛下多少还管点儿事,现在已经彻底不管了,群臣也意识到这位年近六旬的老人这次是真的下定决心把朱高燨当做了储君,没有再换储君的意思了。

……

文华殿的会议上,除了多了一个太子,还少了一个在迁都事宜上最积极的人。

——朱棣。

因为自打立储的时候,这位永乐爷就已经跑到顺天府养老了,金陵城中的事务全权交付给太子朱高燨和少师姚广孝,就等着迁都完毕把国都也搬到顺天府了。

这位爷甩的是真够干净的,自己跑到顺天府清闲去了,别的事什么也不管。

……

“顺天皇宫修至今日,大体工程皆已竣工,建筑与政策都完善无漏,差的就是个朝廷官宣的名义。”

朱高燨饮了口茶,道,“在座诸位都是国家重臣,说说吧,这个日子该定在什么时候。”

钦天监监正起身作揖道:“臣启奏,昨夜观天象,推算时运,测得四月廿三为黄道吉日,百无禁忌。”

朱高燨微微皱眉:“我觉得,四月廿三应该算不上是黄道吉日吧。”

钦天监监正试探的询问道:“敢问太子殿下觉得,何时才是良辰吉日?”

朱高燨澹澹的说道:“四月初九这日子不错。”

钦天监监正严肃的说道:“殿下英明,臣正想说四月初九万星归位,天下大吉,乃迁都最佳时日。”

朱高燨竖起了大拇指:这钦天监的监正不错,懂事嗷。

哪有什么良辰吉日,所谓的良辰吉日,不过是打着钦天监的名义,去摸索上位者的想法,最后得出的结论。

古今善天时者,有大贤武侯孔明,可曾算到那一场浇灭汉室气运的大雨?有青田大儒刘基,可曾算到自己被鸟尽弓藏?

善于察言观色,体恤上位者,方为当世最善天时者。

礼部尚书起身询问道:“自殿下建储以来,只是宣告万民,尚未祭祀宗庙,礼部也一直将此事拖了下来,不知殿下何时欲行大礼?”

朱高燨摆了摆手,道:“此事不急,我个人的小事哪里比得上国家的大事,今年上半年的国务繁忙,宗藩之事尚未告一段落不说,总得先将迁都事宜解决,等忙完了这些再说我自己的事。”

礼部尚书刚想说太子祭祀这可不是啥小事了,你这当了太子总得跟陵寝里的祖宗说一声吧。

不过话说到嘴边,礼部尚书又咽了回去,转而说道:“殿下一心为公而不惜己身,实为公明大义。”

上一位礼部尚书吕震,虽说算不上是什么大才,但在职期间也没犯过什么大错,莫名其妙的就告老还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