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子好锯,竹筒又比木材锯起来省事,所以没过半个多小时,林茗就将所有的竹牌全部锯好了,木桶内刚好一个竹筒都不剩。
见终于大功告成,林茗拍了拍手,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手脚,却听到身后传来沈清的声音道:
“娘子,你的竹牌做完了吗?”
林茗懒腰撑到一半,总算想起来这不是在自己家中,于是顿了顿便收起,转身瞧着沈清抱着胳膊,一副傲娇的神态道:
“做好了,怎么?”
沈清一见林茗这副模样,便意识到林茗可能已经想明白了方才那事,不过沈清依旧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温声回道:
“我们也将招牌锯好了,李叔正在做最后的衔接。”
林茗一听,东西这么快就锯好了,也没了和沈清在这闹别扭的心思,直接头往后伸道:
“我去瞧瞧。”
这做家具她还没见过,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场面,不过想来肯定也不简单,毕竟哪个年代木匠都是稀缺的,一个好的木匠,在哪里都是受人尊敬的,这可是上下几百年的手艺,可不能丢了。
虽然她这手笨也学不会,但瞧个两眼的,也算是见证了历史了。
因为林茗知道,和现代制作家具不一样的是,华夏古代传承了老祖宗的智慧榫卯。
在现代,批量生产的家具,大多都是靠螺丝钉这种东西衔接,但古代就不一样了,不管是造家具还是造房屋,都有榫卯的身影。
不过林茗在现代时,基本没有找到过多少关于榫卯的资料,原因应该是因为这些华夏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很难,再加上现代都市节奏快,老一辈的手工制作工艺正被机器逐步取代,所以能找到的资料信息微乎其微。
要说榫卯具体是什么,林茗也无法用语言形容,在她眼中,就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木制品以及建筑的作用。
这种连接方式,也许没有现代螺丝方便快捷,但其中蕴含的精巧工艺,却更能令家具以及建筑具有浑然一体的感官。
而且榫卯虽然是老祖宗的东西,但它却绝不是落后的技术。
榫卯结构应用于房屋建筑后,虽然每个构件都比较单薄,但是它整体上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结构不在于个体的强大,而是互相结合,互相支撑,不仅稳定,并且各部件能够相互制约,即使塌了一两块,也许并不会对整体建筑有任何影响。
林茗前世看过一个十级地震强度测试榫卯的稳定性视频,视频当中是一座完全用榫卯工艺制作而成的古代凉亭,当测试实验开始时,视频中的凉亭便开始像任何一座处于十级地震强度的建筑一样,剧烈地摇晃起来。
但令人不敢相信的时,在摇晃了整整十分钟之后,这座看似并不是特别牢固的凉亭,竟然一点要倒塌的意思都没有。
这也正是榫卯的优点,那就是动态稳定,比之靠着螺丝生硬的拼接衔接,榫卯的结构稳固地不是一星半点。
可惜那个视频,只让林茗惊叹于世界上竟然还有这种技艺,但却没有详细地科普解答,这也一直是林茗心中的遗憾。
而现在就不一样了,她这人都来到古代了,还怕不能亲眼见证一下榫卯的神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