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9章 风中凌乱(1 / 2)诡三国首页

第679章 风中凌乱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义传到了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不管是从周边的环境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是已经截然不同了,儒家似乎比较好的适应了这样的变化,也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成为了现在整个汉代的主流学术。

但是反过来,曾经和儒家并为显学的墨家,却一步步的沉沦,这种结果难道没有一点在教义上的原因?

那么如果现在给予了墨家一点点推动,是不是可以改变一点什么?

如果春秋百家当中的墨家可以有所变动,是不是代表着其他的什么学派也有可能会有所改变?

墨家成为一个显学从崛起到巅峰到衰微一共历经约三百年,和汉朝的存在的时间也是差不多相同了,一个学派存在已经和国祚的时间差不多了,这是怎样的一个意义?

历史上的墨者有多少人?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腓无拔,胫无毛”,这里说的“百八十人”只是在墨家矩子孟胜守城的时候殉难的全体墨者,不包括整个墨家的人数。

墨子之前“止楚攻宋”的时候,说大弟子禽骨釐带着300人在宋城上守城,可见,墨家每次的出场都是带上几百人精锐。那粗略估算,加上镇守大本营的,巅峰时期的墨者可能至少在1000人以上,至于封顶是多少,暂无考证。

因此虽然现在墨家是衰败了,但是墨家还有没有什么人,还有没有一些精锐,这些东西都还是很难讲的一件事情。

处于这样的考虑,既然说开了,斐潜也没有藏着掖着,干脆的直接说下去了:“明鬼。天地有神灵,需敬且祭之,然仍需善举,方有善果。如农夫不耕,焉有秋获?神明可助风调雨顺,然不能助游手好闲。”

墨家明鬼和儒家天人完全不同,墨家过于强调了天神,而儒家却偷偷置换成了天子,这样一来自然就更加的符合政治者的要求。

从春秋开始,虽然还是有很多事情让民众无法解释,比如打雷下雨天气干旱等等自然现象,但是已经从完全畏惧手足无措,逐渐变成了主动去改变,主动去修缮,水利设施,灌溉设备等等的出现,也在逐渐的改变着人的观念。

因此实际上,墨家的道义除了在不符合统治者要求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过于极端,“天兼天下而爱之”,由此引出了“天志”作为兼爱的依据,就是说“天”要平等地爱天下,所以墨家道义当中要求也应当平等地爱众人。既然有了天,那必定有鬼神,由此“明鬼”。

这个理论的次序是完全相反的。

但凡是宗教经典,必然是将抽象的,不可描述的摆到前面去,在最前面去说,然后再一点点的引申到具体的东西和事务上去,最终来说明那之前的抽象的不可描述的东西是正确的,神圣的,不可侵犯的……

然而墨家却将具体事务放在前面,然后为了说明要做这些事情的理由是天,是鬼神,这个就完全本末倒置了,导致了越讲越是讲不清楚……

就像是道家也在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家也有平等,但道家很明显更贴合实际,能够平等的爱天下百姓的,只有圣人,而普通人是做不到的。

儒家的仁爱,按照血缘亲疏自然就得出了政治等级,形成完备等级森严的政治体系。

墨家不但没有,而且“兼爱”又违反了人性,同时在理论上推翻老的政治体系,但又建立不出新的政治架构,因此难以成为统治者利用的工具,被统治者所遗弃也就在所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