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0章 各方的头脑风暴!(1 / 2)红楼,我成了贾琏?还好有系统!首页

翌日,大庆神京城乃至各个省府城市权贵之间突然传出一阵风声。

“朝廷马上就要推行摊丁入亩与官绅僧俗一体纳粮之策了!

!”

这个消息犹如一道晴天霹雳炸响在所有人的头顶之上,一时之间朝野上下一片哗然,物议汹汹!

各大消息灵通的酒楼、青楼甚至是茶馆都在议论着这件事情!

“此乃是天大的恶政啊!国朝历来优待我等读书人,我辈读书人亦是忠肝赤胆,日夜忧国。百余年来我等仕子为朝廷做出多少贡献,怎么到了如今这国泰民安的时节,朝廷反而要自断根基了?”

“子璇兄说的极是,我等十年寒窗苦,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方才考得功名,便是举人文位也不过是得以免去些许赋税而已,如今朝廷竟然凉薄至此?实在是斯文扫地!”

“就是!我等士绅乃是国朝根基,便是本朝太祖也曾多次明旨天下,表明要善待我的士绅,祖宗之法,怎可轻易?

这到底是哪个有悖人伦的畜牲提出的恶政?”

“……”

此言一出,这座汇宾楼的三楼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有资格提出这种大政的人物,哪里是他们这些区区秀才能够轻侮的?

这个刘谚康真是不懂事,随大流一起骂一骂这恶政也就是了,怎么连人也给骂了呢?

连对事不对人的道理都不知道,此人当真是拎不清,今后可得离他远一点才行,不然若是被血溅到身上可不太美……

……

金陵府衙,应天知府刘承正在后院与自己的师爷幕僚宴饮。

整个大庆若论起知府这个官位,当属神京城的顺天府知府最是难做,无他,头上的大爷实在太多!

这第二难做的,就轮到刘承这位应天知府了,当年大庆太祖北伐之时,曾经短暂的以金陵作为都城过。

便是如今,金陵城也是作为大庆朝的陪都存在着,城内大批的公侯权贵家族都在这边有着一个宗族分支的。

所以刘承这位应天知府平日的压力也是极大,此时突然出现“摊丁入谷,官绅僧俗一体纳粮!”这一道国策将要实行的消息,刘承也有些麻爪了。

刘承环视一圈,师爷冯良才和两名幕僚皆是跟随自己七八年以上的心腹,信任上是绝对无虞的。

“这两天突然传出来的那道恶政,你们可曾经听闻?”

“明府不必忧心,下官料定此等恶政当只是谣传而已,只怕是朝廷准备在赋税上做出些许革新,但又担心阻力太大,所以才先放出那等骇人的流言……”

这位冯师爷倒是与后世的某位文人有些共同点,都是极为了解国人的心性。

“着啊!冯兄果然高明,小弟虽然也觉得此事有些蹊跷之处,确实未曾有冯兄想得如此深远。”

“冯兄确实高论!朝堂诸公应当是真的要推行新政,但也绝不至于要一下子行那等酷烈之策。

这是先将最酷烈的下下策放出风来,引起所有士绅的强烈反对,然后朝廷再推行宽松许多的新政,自然就无往而不利了!”

就像几人共处的一间大屋子里,有个人突然提出想要在屋子的墙壁上开一面窗,那自然会遭到所有人的反对和抵制。

但若是此人先提出要把屋顶给掀了,那其他人就会愿意接受在墙上开一面窗子了!

刘承闻言颔首,也觉得此话十分有道理,于是继续发问。

“那么,果真如此的话,本官应该如何应对?”

那冯师爷稍作沉吟,仍由他首先开口。

“明府,此事切不可大意,此等流言突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传遍大江南北,出手的人绝不简单,下官猜测只怕是那皇城司的人在操弄处事!”

“皇城司?”

“不错!既然皇城司的人都出手了,那神京城的两位陛下应当都是支持即将到来的新政的,明府不可不虑啊!”

“明府接下来既要随大流上奏驳斥和反对那恶政,又要留有余地,不可让陛下认为明府乃是站在新政对立面之人。”

“唔有道理……”

只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刘承虽然只做了两年应天知府,但是在这等大庆有数的富庶之地作了两年知府,他又何止往家里搬了十万两白银。

他是三个十万两都不止了,而这些银子有大半都被他让人在老家赣南之地买了上万亩良田!

如若真的要摊丁入亩……

……

与此同时,无数信件如同雪花一般从大庆各方涌入神京城。

得益于超凡时代,此时的动物们也极为强大,日行千里的马匹虽然也称得上是良驹,但尚还不属于罕见之物。

于是来自大庆不同区域的信件和礼物,都来得极为迅速。

但凡能在朝堂之上说得上话的京官,特别是所有的御史,几乎都在同一时间收到了大量信件。

当然,与信件同一时间到达的还有一笔数量不菲的冰敬!

这些信件大多都是来自京官们各自老家乡绅世家,信件的内容也都大同小异,便是让他们一定要一齐上书抵制那“摊丁入谷,官绅僧俗一体纳粮!”的恶政!

只要你是个在朝堂上说得上话的官儿,只要你愿意上书,今年的冰敬炭敬以及所有年礼节礼通通加倍!

得到这样待遇的官儿当然不只是京官,所有知府以上拥有直接向朝堂递送奏折的地方官员,都不约而同的得到了这一份待遇。

虽然的确没有人在这其中串联,但这种无比齐心的荒唐事儿的确出现在了大庆朝……

不过,拥有大量土地的乡绅地主以及各方巨贾,却没有料到那些地方上的准封疆大吏以及他们的幕僚们在一番头脑风暴之后,也大都得出了应天知府刘承几人差不多的结论。

这些个大员们竟然齐齐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他们所上书的奏折内容居然大同小异。

大约都是说,摊丁入亩这样的政策当然是有好的一面,但也实在太过极端,既有违于祖制又显得吃相太过难看。

还有人提醒,若真是要摊丁入亩,那岂不是连宗室自己的皇庄也要损失惨重?

随后,奏折上的内容画风又齐齐一转,都隐晦的说如今朝廷的税政的确有不合理之处,朝廷近些年的确有许多难处,也该是到了应当革新的时候,臣对此其实是支持的云云……

……

可是坐在神京城中突然收到自己家乡信件的京官们,却都是一脸懵逼。

没听说哪位相爷要行此等险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