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风灾袭击九江中游。
九江、武穴、湖口一带的长江江面,巨浪滔天。湘军残余一百余艘战船,被巨浪撞沉十余艘,撞坏二十余艘,桅折楫摧,顿时失去了战斗能力。
幸而吴捷早有预见,令战船开入鄱阳湖姑塘水师基地避风,损失不大。
趁你病,要你命。吴捷再令右二军铁牛舰开入长江,溯江而上,围歼湘军外江水师。
湘军外江水师重蹈内湖水师后辙,再次全军覆没。至此,武穴至湖口一带江面,再无湘军水师片船只帆。
没有水师,湘军粮草无着。曾国藩见状,才下定最决心,决定撤离九江。罗泽南已率军三千人返回武昌。胡林翼、王国才也统领七千湖北绿营返回湖北。
曾国藩不敢全部撤离江西,率领周凤山部六千余人撤向南昌,摆出一副坚守江西、坚持在前线抗击太平军的高姿态。
这正是曾国藩的高明之处。江西是东南六省腰肋,地位紧要,不容有失。他亲自统军江西,就能威胁湖北一带太平军的后路,防止太平军进入浙江、江南。
他是湘军统帅,不能像罗泽南那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必须考虑朝廷的感受。
但江西战局糜烂,赣北已被复兴会完全占据,离两湖根据地甚远。曾国藩此举虽然赢得了咸丰帝的好感,却也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为日后自己被困南昌埋下了伏笔。
曾国藩率军南窜,左七军已无力吃下这拨湘军。吴捷审时度势,再次调兵遣将:
一、收复失地,反攻要地。
战争期间,各地驻军都抽调至九江城下作战,城防空虚。复兴会根据地边缘的城镇多被清军夺占。即便是江西义宁州、武宁县,湖北兴国州这样的要地,也被清军绿营占据。
春耕在即,复兴会必须重夺这些沦陷的城镇,还百姓以安宁,保卫土改成果,保证农民耕上自己分得的土地。
九江城外近两万名左七军,除留八千人负责对付梅家洲的湘军外,其余人全都散去,收复失地,抢占要地。
其中,左七军第三师雷振邦部渡江,从罗大纲手里接管湖北黄梅,重夺安徽宿松、太湖两县,准备经略江北,联络捻军。
左七军军长冯桂芳率八千人南下,主要任务有三项:收复江西失地;监视南昌城附近的曾国藩军;抢占瑞州府、袁州府、广信府等江西腹地。
二、恢复生产。
自九江之战打响以来,左七军两万余人,右二军一万余人都集中在九江、梅家洲一带,征战连月,士卒疲惫。除中兴公司、姑塘造船厂等坚持不停产外,其他如农业讲习所、瓷器厂等受影响很大。
据统计,复兴会党政军厂已有五万余人。以九江、南康、饶州三府的人力物力财力,供养如此多的兵马工人,已逼近民力承载极限。
为此,必须尽快恢复生产。特别是,湘军水师覆灭后,右二军夺取长江控制权,应尽快打通商贸渠道,把复兴会生产的优质产品推销出去。
三、逼降梅家洲湘军。
梅家洲尚有湘军六七千人,主将为蒋益澧,唐训方副之。湘军已经断粮,战马也已吃尽,人心涣散。
吴捷留在九江,把近期工作重点放在劝降蒋益澧上,以李瀚章为使者,敌工处长李珊元副之。
李瀚章虽然已成为吴捷的阶下囚,又经过了复兴会的宣传洗脑,但观念尚未完全转变过来,并不真心愿意投诚。
在湘军,李瀚章负责粮台工作,为曾国藩筹集、分配军饷、粮草,是个紧要的岗位。他是个理财高手,曾国藩评价他“内方正而外圆通,办事结实周详,甚属得力”。
在复兴会,李瀚章只算一个降人,能得到重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