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
崎岖山道上,100多支火把,将阴暗昏沉的夜空照的火光冲天,道路旁的树木草丛红似火、吓得栖息的鸟兽四散逃。
小老君4生产队的上百号男女老幼,挑着沉重的箩筐、背着近60斤、80斤,甚至上100斤的背篓。
大伙儿都在负重前行。
就这,
他们一边吭哧吭哧的背负着粮食,一边小心翼翼的看着脚下的路,
还要尽力腾出手来,好帮着推一把牛车、板车、鸡公车。
整个生产队里的社员,此时几乎是倾巢出动,就连10来岁的半大小子们,也得背着一个小背篓、手上举着火把替大人们照亮山路。
每一年,
小老君大队的10来個小生产队,每次去交公粮的时候,几乎都会发生社员一脚踩空、不慎掉落山崖的悲惨事件。
所以今天小老君4生产队,组织大伙儿去交公粮,所有的人都走得极其的小心。
但山路实在是太过难行。
无论大家怎么谨慎,总避免不了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意外事故。
站在队伍前方的卜耀明,一边打着火把替大家照路,一边高吼着提醒大伙:“打起精神来!不要打瞌睡,也不要泄气!
要是精神实在是不集中了,你就站一边休息一下...
王二娃,你干啥?别站在路中间歇气,往旁边站...你手里的棍子杵上啊,别靠腿上的力气撑着背篼!”
大山里生活多年,走山路经验丰富的山民们,也是发明了不少妙招,来应对路上的各种困难。
比如走到一个叫“小石梯”峡谷的时候。
由于这里的地势极其的陡峭,而且狭窄的,只能允许一个人通过。
许多人背着沉重的背篓,走到半坡的时候,往往双腿都会开始打闪,实在是无力再往上走了。
而这个时候。
山民们的小发明,便开始威力凸显。
社员们赶路的时候,他们不仅仅手里有一根拐棍,而且在他们的背篓下方,还有两根手臂粗的竹竿。
平时这两根竹竿,是倒挂在背篓之上的。
等到他们需要歇脚的时候,后方的同伴们,就会上前帮他把这两根竹竿放下来。
这样一来,
山民们就不用费力地、把背篓放到地上,就凭借着这两根竹竿的支撑,就能暂时的歇歇脚。
等到恢复了力气,社员们再继续往前走。
要知道,在这种近乎45°坡度的、全是大片大片岩石构成的地方,社员们是没法把背篓放到地上来歇脚的。
放下去容易,要想再把背篼背上去,那可就费劲了。
因此他们背篓里下设置的这两根竹竿,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小石梯这段路不好走。
社员们中身体最为强壮的男人先上坡。
然后他们稍事休息,就得放下背篓、担子。返回坡底下,把牛车、鸡公车、驴车上的粮食,统统都卸下来。
然后再一点点的背到坡上去。
等到跑完这第二趟,他们还得继续返回坡底,合力把牛车卸下来,连拖带拽的,把老牛、架子车给弄到坡顶。
光小石梯这短短几百米的路程,就得耽搁大家2,3个小时,才能完全通过。
这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下下才行。
要是遇到水牛不听话、碰见生产队的犟驴发脾气的话...有些时候折腾4,5个小时,恐怕也未必能够把上万斤粮食、连同架子车,还有那些大牲畜给搬到山顶!
要是再遇到山崖有落石、塌方这种意外情况的时候...大家就蹲在地上哭一会儿吧!
那就不是靠着人力,就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的问题了。
可想而知,运送粮食出山是多么的艰难!
但要是辛辛苦苦遇到粮站之后,却被一句“不合格”再给赶回来了的话...恐怕石佛遇到这种情况,也得当场炸裂!
等到路程走了一小半,此时已经是临近中午了。
社员们都起得早,又负重赶了这么远的路,这个时候大家早已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无奈之下,
队长卜耀明只好让大家原地休息,带着有干粮的社员们,就围坐在一起吃苞谷粑、就着酸菜吃饭团子。
要是没带干粮的社员,就赶紧找柴禾、拿出锅碗瓢盆,就在地上搭建简易的锅灶,开始生火做饭。
午时天气炎热。
大家也好趁此机会好好休息休息、也顺便躲一下烈日,免得中暑。
小孩子不识愁滋味。
大家在那里休息之际,生产队里的小孩们便嬉笑打闹、要么下河抓鱼,要么上树掏鸟窝,玩的不亦乐乎。
杜仲的脖子上,搭着一根湿漉漉的毛巾,带着杜鹃走近罗旋后,两人一屁股就坐了下来。
太累了!
杜仲挑着的担子,里面的粮食足足有160斤!
就连杜鹃这个女流之辈,她背篓里的稻谷,也不会低于8,90斤!
要是搁在后世,就空手走这么远的山路,大家恐怕都会直呼受不了。
更何况,人家还得背那么重的背篓呢?
就连罗旋自己,也背着一个装有70来斤的背篓,走的那才叫一个汗流浃背、脚耙手软...
好在自己买的那3只山羊,由别的小孩子在替自己牵着。
要不然的话,牵牵绊绊的,那还会更加的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