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同学同桌(1 / 2)万历外史首页

杨铮与古家父子后面这些谈话,胡喜子几乎插不上嘴。若是涉及生意方面,他倒是能出些主意。可于铁器打制工艺方面,他实是一窍不通,就连听懂都很费力。但他并未有任何不自在,一直面带微笑泰然安坐。他知道,在这起合作中,古家父子对杨铮越是信服,自家的主动权便越大。

其后杨铮又与古家父子谈了些分售交接之事,涉及许多细节。这个话题,胡喜子便有了些用武之地。

待诸事计议停当,已然临近正午。古常勇要留二人用饭,杨铮婉言谢绝了,言道眼下时间紧迫,事事都要抓紧。古常勇也就未强留。

回到胡家肉铺,吃过饭之后,杨铮便向大姐、姐夫告辞,带着月盈、黑娃、栓子几人径回杨家坪。杨芝儿本想留杨铮再住几天,听杨铮说要回去读书,便即作罢。

最近这十来天,杨铮一面帮家里忙农事,一面策划推行“杨古井”,若以读书人的标准衡量,很是有些不务正业。现今诸事告一段落,是该好好读书了。

虽然知州那边已经算是有了一重保障,但他的目标可不止于一个秀才功名。再者若被知州听说了他在城中瞎逛而不在家读书,说不定一怒之下连这重保障也都没有了。

古记铁铺打制“杨古井”的事情,杨铮也不打算再做任何干涉,否则便有喧宾夺主之嫌。反正该说的话都说了,听不听自是人家的事情。或许他们会照着做,或许做着做着半途而废,又回到之前老套路上。

他只是播下一个种子,能不能发芽,还要看这块地适合不适合。倘若不行,以后有机会换块实验田就是了。

……

……

山野农户人家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无精准的时点要求。很多时候,乡人只是瞄一下日头的位置,估摸个时辰便了。

杨铮也就依着这节奏。日出时起床,先到村外绕着塞墙跑上数圈,然后回家洗漱吃早饭,稍歇片刻后开始习字。

周逢春上月底托人给杨铮捎来的三本字帖,均为颜真卿所书碑拓的翻刻本,一为《元结碑》,一为《颜家庙碑》,最后一本则是《千字文》,皆是楷书。

楷书自两汉发端,经魏晋南北朝发展,至隋唐五代而达巅峰。后世所谓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前三位皆是唐人。西安府为唐时旧都,域内有许多名家书碑传世,关中士子若是潜心书法,颇有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不用走太远便可看到许多先辈手迹。

周逢春在这本《千字文》帖前留有几行字,言道此贴乃后人伪作,或为集字而书,缺少颜体的神韵。但用作初学,这帖子却很实用。

杨铮对此很是赞同,起手练字便从这本开始。他刚学过《千字文》不久,字也都会写了,正可以此纠正字型。

月盈在旁为他研磨,见他写了几个字后,说道:“二哥,你运笔有些不妥。”

杨铮笑道:“那你还不赶紧教我,在旁边看热闹吗?”

月盈抿嘴笑了笑,接过杨铮手中的笔,在纸上写下“天地玄黄”四字,边写边讲运笔方法。杨铮听完,接过笔来也写了这四字,看着比之前所写的几个字顺眼了不少。

月盈赞道:“二哥当真很有悟心,这四个字已比我写得好了。”

杨铮叹道:“月盈啊,虽然你夸我我很高兴,但咱可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要不拿这几个字去让吕相公品评一下?”

月盈脸色微红,道:“二哥,我可没说瞎话。运笔只是基本功,练起来很快的。要把字写好,难就难在结字。你现下运笔虽很生涩,结字却极好,就好似前世便会写字一般。以你这般天赋,要把字写好,实在比旁人容易太多了。”

杨铮笑道:“是么?那你还不快去拿枝笔和我一起习字,不然过不了多久你这个先生可就比不上我了!”

月盈摇了摇头,道:“我又不要取功名,看你写字就好。”

杨铮道:“我读书习字是为了取功名不假,但可不仅仅是为了取功名。你放心,购买笔墨纸砚的钱,咱家以后是不会缺的。你跟我一起习字读书,我才会更有劲头。相互交流、探讨、比较,才会更有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