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里原来是船厂,而船厂的生产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之中进行,只能在露天下生产,所以建筑设施比较少,实验场所就不太够了。
于是方舟研究所接手后就对其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实验室,就像之前留下的那个室内和露天组合的大空间就被改造成了一个宽敞的实验室。
位于实验室正中央的是模拟产生海浪、海流和潮汐等综合作用的多功能水池,秦政第一眼看到它就被深深地震住了,这俨然是一个缩小版的海洋。
实验所用的多功能水池四周布满了各种不同作用的水槽,有的是用来模拟深海环境的,有的是用来模拟海洋中海面漂浮物在波浪、海流、风影响下的运动。
实验室的其他位置同样布置着各种不同功能的水池,如非冻结模型冰实验水槽,波浪与地震联合作用水池等等,这些大大小小,功能各异的水池共同组成了方舟漂浮城市的各项研究,在小小的实验室里模拟出了海洋的大环境。
看着这规模极大的实验室,秦政不由得感慨,难怪方舟研究所才没成立几个月就花了那么多资金,没有钱还真弄不起这个实验室。
秦政进来的时候,刚好碰到了有一个研究团队在那个多功能水池做实验,七八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紧张地忙碌着。
而在水池上则漂浮着由十几个钢筋和混凝土浇铸而成的板块组成的漂浮岛屿模型。
诺曼·尼尔森给秦政介绍道,“这是由荷兰工程师奥拉夫瓦尔斯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他们正在探究如何让“巨大的漂浮结构”更加坚固地以适应海洋中的风暴和洋流。
整个实验过程非常的复杂,首先是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根据实验室水池的实际情况,将实际的建筑按照比例尺缩小并建造,这个过程需要很强的理论功底,因为这个缩小不仅仅是几何尺寸的缩小,还包括结构动力特征比如质量、刚度等的缩小,因此这个过程都是奥拉夫瓦尔斯博士亲自设计的。
接下来就是现在进行的实验阶段了,对海洋环境进行模拟,你看多功能水池边上那些设备,有模拟海洋波浪的造波机,有模拟海洋真实流态的造流机,有模拟海上风暴的鼓风机等等,这些设备大多数都是由计算机控制的,他们要做的是就是在计算机上输入相关参数。
这似乎听起来很简单,但这些参数的获得是极为消耗心力的,实验的成败往往也取决于此。
然后就是测量工作,这项工作相对比较简单,通常是由助理研究员来完成的。整个实验过程至少需要1个月的时间,期间还要处理大量的数据,所以这是一项非常繁殖且枯燥的工作。”
诺曼·尼尔森介绍完的时候,那边的准备工作也做好了,水池边上一个头发乱糟糟的中年白人则拿着一个笨重的对讲机开始发号施令,应该就是尼尔森所说的奥拉夫瓦尔斯博士了。
“造波机启动,20块摇板,波长0.5米,波高0.03米。”
“收到!”
然后秦政就看到原本平静的水池开始荡漾起波纹,水面上的漂浮模型也随之晃动起来。
“造流水泵启动…”
“开始鼓风…”
“记录浪高仪参数…”
随着奥拉夫瓦尔斯博士大声喊出一条条指令,实验室的机器启动得越来越多,水池也越发的不平静,人造海浪一次高过一次,风速一次猛过一次。
而水面上那座漂浮模型就在这样的人造海洋风暴中沉沉浮浮,一副随时要被颠覆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