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沙场宿将,长腿常败将军,莽依图深知,只要手中还有兵马在手,即便是打了败仗,也未必会被处罚,可是要没了手中的这些兵马,那他也就彻底玩完了,为了保存实力计,于是只能紧守城池。随后等到了天明时分,他随即派出人马,四下收拢败兵,最后经过一番辛苦,勉强接应了两三千残兵。
战后经过统计,此战清兵战死和被俘者均超过万人,逃进泰和县城的仅两千余人,此后经山路辗转逃回吉安的不足万人,其余之人不是失踪就是逃散。至此,泰和县的残余清兵,仅剩以莽依图为首的万余兵马,已经成为孤军,几乎旦夕之间就会灭亡。
眼见处境不妙,莽依图一贯的跑跑作风再度发挥了作用。就在明军忙于打扫战场,清点俘虏和缴获的物资之时,二月三日正午时分,莽依图留下千余伤兵在城墙一线牵制明军,其余万余兵马饱餐一顿之后,带领少部分钱粮物资,出东门之后随即全力南下赶往江边,趁明军水陆两军还没有反应过来之时,已经率军全部泅水渡过赣江,随即窜进赣江东侧的山岭,很快消失,让明军追之不及。不得不说,此人能够从粤中辗转千余里,屡战屡败却始终能够幸免,的确是一名善败将军和逃跑将军,关键时刻可以连钱粮物资都可以抛弃。
眼见残敌急急溃逃,刘国轩虽然心里略有遗憾,不过也能够接受这种结果,所谓归师勿遏,放任他们逃走,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后续作战的损耗。果然,大队清兵逃走之后,剩余的敌方残兵随即投降,这样明军在经过了近一个月的血战之后,终于完全占领了整个泰和县城。此战共计歼敌近四万人,明军则损伤近万人,战损比例约为四比一,但是随着伤兵归队,以及吸纳的数千降兵,明军基本维持原有规模。
另外在事后经过情报人员核实,就是老鞑虏希尔根因为年岁太高,作战失利后急怒攻心,不久之后在逃跑途中即再度吐血,虽然勉强撑着退到吉安,却很快就忧愤而亡,这样江西的清兵方面就损失了一员统兵骁将,力量再度削弱。
不过由于战况太过激烈,此战之后,泰和县城基本成为一片废墟,原住居民也流离失所,加之清兵大掠人口,驱精壮守城,全城的居民最后仅剩一成有余,而且此地的粮食财物和其余各项物资,也基本消耗殆尽,明军几乎占了一座空城。而且,后续还需要着手恢复这里的民生,重建城防,修建房屋、救济流民,恢复生产等等,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钱粮,很是得不偿失。
当然明军的收获还是有的,起码进一步压缩了江西清兵的空间,拓展了自身地盘,加大了战略纵深,同时通过赈济灾民,恢复生产,进一步的收取了当地的民心,从长远来看,意义重大。
随着各项事务展开,眼见各种要紧事情堆积如山,头绪杂乱繁多,刘国轩这位沙场老将顿时有点头大,随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任命刘一川率部在此驻守,着手各项工作,同时传书请赣州的李西华立刻派出支援的兵马,和接替政务的人员,就把麻烦事情都扔给了别人,他自己则以军务紧急为由,带领其余兵马继续沿江而下,准备趁清兵还没有得到具体消息时,进入吉安府的这个平川地带里面大闹一场,力争占到最大的便宜。
二月六日,刘国轩部水陆大军四万人马进抵赣江与禾水的交汇处,随后西进至庐陵县今吉安县近郊,并在城外十里处扎下大营。眼见明军大军到来,吉安的清兵水师立刻前来堵截,双方在附近水域展开了一场遭遇战。不过明军凭借火炮优势,逐渐在交火中占到了上风,直到天色渐晚,清兵水师于是借机撤退回府城驻地。
击退了清兵的水师袭扰,次日清晨,明军从三个方向对庐陵县城发起试探性攻击,由于清兵的败兵多是从旱路逃回,此时绝大部分都还没有到达吉安县城附近,城内仅有六千多人在此驻守,兵力严重不足,这样明军只花费了半天时间,就顺利打开缺口,随即突进城里。之后又经过一天的激烈巷战之后,明军于次日占领整个县城,取得了进攻府城的立足点,可谓势如破竹,连战连捷。
占领庐陵县城之后,刘国轩没有再冒险前进,而是率部在此驻扎,一面修整城墙,完善防御工事,修整部队。然后为了扫清后路和两翼,他又派出几支精锐分队,清剿身后和附近的各个村镇,剿杀零散清兵败军,进一步削弱敌军作战潜力,加强对自身后路的控制,以防残余敌军四下搞破坏。此后后方支援的人马物资到达之后,王府军马吏员四出,往附近各处传达占领檄文和安民告示,清剿残余反对力量,随即又迅速推出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于是迅速收取了当地民心。
这样一来,不过月余时间里,庐陵县以南,直到泰和的大江两岸的广大区域,很快就被王府实际占领,数十万百姓重新归于大明治下,整个江西约莫三分之一的地盘都已经被王府夺占。
再说在赣州坐镇的李西华,得知刘国轩攻取泰和的消息,立刻派人向吕宋、广州、福建和江南各地报捷,随即又调派得力吏员、民夫物资钱粮等等,北上支援刘一川,加快泰和的重建工作。随后王府又设法从其余各县迁移丁口来充实泰和,这样经过一年多时间努力,泰和县城就基本恢复旧日繁华。
而刘一川在得到后援之后,于是派出副将押送部分人员物资接应刘国轩部,保证前敌作战顺利进行,他自己则留在泰和,保证前军后路的安全。虽然就资历和王爷信任度而言,刘一川要比刘国轩强出许多,不过对方毕竟是天下名将,职务也高过自己,习惯于低调的他,还是甘愿听从此人命令的,如果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前线失利,那何以面对沐王爷对自己的殷切期盼?何以面对其余王府众将?
得到了后援的物资之后,刘国轩随即又挑选降兵,征集精壮民夫,搜集船只,准备为下一步进攻吉安府城作准备。经过近月时间努力,刘国轩在庐陵一带集合起了三万陆军,万余水军,外加一万多民夫,对外号称八万人马,依托庐陵城,在河口一带扎下大营,短时间里与吉安府城的清兵形成了对峙。
就在刘国轩所部大战泰和之时,福建方面的公孙云也悄然出手。他们在十二月初时就得到了沐剑声的命令,按照沐剑声的战术意图,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力争拿下仙霞岭雄关,但是此时双方平分这处险关,各自都派出了重兵把守沿途隘口,加之山路崎岖,重型火炮很难运送到位,而轻型火炮在满清一方也有不少,依仗地势,杀伤力也不小。明军的火力优势并不十分明显,若是明军展开强攻的话,即便可以推进阵地,势必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因此遵照明军一贯以人命为贵的作战思想,这个办法就被搁置。
既然不能够以仙霞岭正面为目标,那么在仔细研究商讨之后,公孙云决定开辟新的战线,拿江西境内的铅山县作为突破点。
铅山县位于广信府城今饶州市西南方向,是整个饶州平原的南部锁钥,也是浙赣两省通道上十分紧要的地方,县城北面的河口镇更是扼守浙赣通道的水陆要点。由于安徽一带的明军李林部南下进攻徽州,如今明清双方正在激战,一旦明军夺取了徽州,那么整个的浙赣通道就仅剩下广信府一条通道,所以一旦明军再攻占了铅山,立刻就有了截断了联通浙赣两省的水上通道,基本上掐断康亲王大军退路的可能,意义重大,因此,这里被孙云选定为新的突破口。
之前根据内线的情报,铅山这里现在驻扎了七千余清兵,其中半数兵马位于武夷山口的分水关要点,扼守南北要道,虽然不及梅岭关险要,也是一处易守难攻的险关,如果正面攻击,即便数倍人马,也难以在短时间里建功,而且一旦这里遭到攻击,上饶府城的援兵可以在三天之内赶到,那样夺关的难度就大大增强,这样就必须要速战速决,趁对手不防备时突然袭击才可。
而距离铅山最近的明军据点,乃是浦城西面的崇安县,从这里往北翻越武夷山之后,就进入到了铅山境内,根据当地的百姓说,整个山路有近四百里,而且崎岖难行,因此不适宜大规模行军作战。而且在武夷山靠铅山县一侧的数个关口,都有清兵设下的关隘和多处哨卡,盘查过往的人员和监视四下敌情,只要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刻就会传出警讯,让后方做好战斗准备,所以想要突袭对方的难度也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