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的求婚行动前所未有地成功。尤其是卓平得知林立已经恢复了良人的身份,这个唯一的遗憾也被消除,那就更满意了。
那还有什么说得,卓平果断同意。
彩礼?那时候不像现在女方家长可以漫天要价。该怎么弄,出多少聘礼,都是有规矩的,照着来就是了。
摆平卓平后,剩下的事,基本不用林立考虑了,在过门之前,主要都是由双方家长来和媒婆来做就行。
生活又回到了正轨。
杨天让记得贞观初年可谓灾荒不断,饥荒有之,蝗灾有之,还闹过一阵子天花,算起来,关中大规模的饥荒应该差不多来了。
既然知道有饥荒,不做准备那就太不应该了。发国难财不是杨大善人的作派,趁火打劫不是君子所为,杨天要做的准备,是要尽可能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当然,如果能顺便把飞天集团推进一步,也是乐于接受的。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周至粮食市场兴旺,杨天早就暗中不停地吃进,大量的粮食囤积起来,集团的几个大粮仓都装满了,还在不停地买买买。与此同时,房遗正也在屯粮,反正有的是钱,大量转化为粮食,向来值得鼓励。
来自远方的粮商渐渐减少,经验与嗅觉使他们认识到粮食的紧缺性,囤点粮食,卖一个更好的价钱,谁不知道?
市面上能够收购的粮食不多了,越来越多的人捕捉到这个信号,与此同时,关中大地的游民开始增加,或三五成群,或十数一伙,无不面带菜色,周至作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富裕之县,自然成为仅次于长安的游民目的地。
或许在那里,能够得到一碗饭吃。
李世民已经行动起来了,这一次不像去年那么被动,主要是手里有钱,底气足。
从他地调粮,打开义仓救济灾民,巡城御史紧盯着两市,屠刀已经高高举起,谁敢哄抬米价,一刀砍了就是。
“陛下,周至侯杨天上了一道折子。”李世民正在为饥荒头疼,房玄龄等人带着杨天的奏折进来了。
“哦?有点意思,杨天这小子还会上奏折,这还是头一次呢!”李世民感到有趣,“说说他,那小子又想要搞什么名堂?”
“陛下,杨侯对饥荒提了一点建议。”房玄龄道,“杨侯说,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救济不能只是简单地发施粥放粮了事,他提出一个法子,叫做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什么意思?”
“陛下,杨侯建议,朝廷可趁着灾民入城的机会,大量招聘人手,把长安的主要街道用水泥硬化,另外还可以疏浚河道。朝廷只需给他们一口饭吃,工钱都省了。”
“有点意思,那水泥呢,朝廷的水泥都用在边关,只怕没有多余的拿出来修路。”长孙无忌道,“臣以为,这是杨天想出卖水泥,趁机发财呢。”
“司空之言诛心了。”杜如晦道,“杨侯的以工代赈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法子,臣以为可行,这笔钱粮反正都要花出去的,我们也要争取花得有值当才行。”
“臣等也认为可行!”其他几个大佬也赞同。
是以,杨天的以工代赈计划顺利通过。
长安那边如何动作杨天并不在意,飞天集团招临时工的消息已经放开,管三餐,外加三文大子,虽然少,但能保证你在饥荒中活下来。
不少人觉得飞天集团黑心,因为临时工的待遇与正式员工的待遇差太多,要解释?不给,爱来不来,事实上,广告一打出来,观望指责的人多,愿意应聘的人少。
杨天并不在意,反正灾情只是才开始,等到灾民真得活不下去时,杨天相信,哪怕不给钱,应聘的人也大有人在。
飞天集团本来不需要招人的。
“爱来不来!”杨天对暂时顶替林立总经理职位的牛力说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哪怕是最迟钝的人也看出来,严重的饥荒真的来了。无论官府如何压制,粮价无可遏制地上涨了。李世民规定不许涨价,粮商人便纷纷挂出米已卖完的牌子,想买粮的人只能去黑市,然而在黑市,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老百姓买不起粮,只能到野外找草根树皮来吃,那玩意哪是人吃的?而且产量也有限,不断地有人支持不住而倒地……
饿殍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