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黄山豚游动了几圈,阁主对苏言道:“你开始吧,我就在旁边看着。”
苏言点点头,了声“好”之后,开始着手提取体内源气构造源印,并将它逐渐凝固成一个稳定的源术模型。
模型最内层的核心,是削弱兽类生物本能的符文,能使它们逐渐放弃本能,不再以本能作为第一行事原则。
第二层是为双方提供交流可能的数十个符文,这些符文结构精巧、形态美妙,简直是世间最美妙的造物。
苏言觉得,这些符文,他年轻时是绝对造不出来的,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如此惊才绝艳,竟然能设计出这些符文。
第三层,是比较有针对性的符文,有了这层符文的存在,人类才能更加轻松的与豚类海兽建立联系、产生交流。
这层符文,基本上是通过第二层的符文作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其设计原理涉及到了大量的生物学、生物语音学、豚兽语言学、豚兽行为学等学科,原理依据极为庞大。
只可惜,对于这些学科知识,苏言是一点都不懂的。
还好的是,构建符文不需要掌握那些知识,他只需要照猫画虎就好,到时候将这个源术模型构建成功,他一样能完成对这头黄山豚的御使。
就好像一个刚入门的程序员,即便不看底层代码,他一样能调用某个方法达到自己的想要做成的效果。
也像一个学数学的学生,也许他们不知道勾股定理是怎么证明的,但是只要理解并认同了勾股定理的正确性,他们同样可以得心应手地用来解题。
有人负责搞研究,有人负责把研究转化成实际应用,有人负责拿来就用,世界上的各个人群间看似没有什么联系,其实分工明确互有交集。
第四层的内容,好像又比第三层复杂了很多,这是一段极为庞大的“洗脑源码”,这段源码只有两个变量,一个是施术者,一个是受术者。
而其他的,几乎都是功法研究者设计好的内容,其中包含了很长一段虚幻又真实的信息,大致内容为:
施术者和受术者相遇了,他们之间产生了一段很长时间的战斗,而战斗中受术者凄惨落败,可施术者竟然没有直接击杀受术者,而是为其治疗伤势,不过受术者被治疗好之后不知好歹,又想继续攻击施术者,而施术者就这样反复击败并治疗它。
受术者最终终于认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施术者是远比它更强大的生物,受术者开始想办法逃跑,但是它每次一逃跑,就会迎来施术者的痛击,令它痛苦不已。
后来,受术者既不敢跑也不敢打,在施术者身边宛如鹌鹑。
有一,受术者被其他生物欺负了,它看到施术者数次为它暴打欺负它的生物,令它感动不已。
再后来,施术者和受术者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受术者逐渐对施术者产生了依赖心理,并且认为只要和施术者在一起,它就能随意欺负其他生物,并得到他的保护。
在故事的最后,受术者彻底对施术者臣服了,成了他的专属宠物。
这一系列故事虚构的时间很长,足足有五到十年,这么长时间的洗脑,足以让任何生物的认知发生改变并臣服于施术者脚下了。
听起来非常不壤。
但,苏言可不会对这头黄山豚讲什么壤,除非它是一只温顺的猫。